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沐曦的豪賭與國產算力的魔幻現實
開幕式:冠冕堂皇的場面話,誰信誰傻
7月27日,上海世博中心。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核心論壇開幕。沐曦?聽都沒聽過的玩意兒,居然敢以“芯聚算力開芯局,源引AI共未來”為主題,還聯合一堆看似高大上的機構,煞有介事地要共話AI算力未來?說白了,不就是想蹭個熱度,撈點好處嗎?這種大會,表面上冠冕堂皇,實際上充斥著各種利益交換,以及無數的PPT和空頭支票。真要信了他們,估計連褲衩都要賠光。
看看這排場,院士、政府領導、企業CTO、學術領袖…個個西裝革履,笑容滿面,說著一些不痛不癢的場面話。他們真的懂AI算力嗎?恐怕連GPU是啥都搞不清楚。無非就是來走個過場,拍幾張照片,然後回去交差了事。至於沐曦發布的什麼基於國產供應鏈的旗艦GPU“曦雲C600”,以及首發的訓推一體技術全棧方案,呵呵,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
什麼“開啟國產算力賦能千行百業的新征程”?這話說得,簡直比春晚小品還假。國產算力?現在連個像樣的GPU都做不出來,還談什麼賦能千行百業?先解決一下PPT造芯的問題再說吧!
楊旭東的期待:不如期待母豬上樹
標準院?呵呵,標準在哪?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楊旭東?這名字聽起來就夠官僚的。他在那裡發表致辭,期待國產GPU芯片能夠高效支撐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說得倒是好聽,但他真的了解現在國產GPU的真實水平嗎?恐怕他連玩個《原神》都會卡成PPT吧!
更可笑的是,他居然還期待國產GPU芯片作為“關鍵的算力之源”?關鍵?現在國產GPU連入門級別都算不上,還“關鍵”?簡直是睜眼說瞎話!要說關鍵,恐怕還是進口的NVIDIA和AMD的GPU更關鍵吧!
至於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呵呵,這個機構更是個笑話。他們制定的那些“標準”,有多少是真正具有參考價值的?又有多少是為了配合某些利益集團而量身定做的?說白了,他們就是一群坐在辦公室裡,靠著編寫一些無關痛癢的文件來混日子的官老爺。指望他們來推動國產GPU的發展?還不如期待母豬上樹來得實在!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楊旭東發表致辭
湯文侃的願景:畫大餅誰不會?
上海的算力野心?先解決房價再說吧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湯文侃也來湊熱鬧了。智算作為AI發展的“底座”與“基石”,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這話聽起來就像是領導在作報告,空洞無物,毫無新意。上海要繼續從加快關鍵技術攻關、深化應用場景落地和完善智算產業生態構建三大方向發力?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啊!
上海的確有發展智算產業的野心,但光有野心是不夠的。首先,上海的房價已經高到離譜,年輕人才都被高房價逼走了,還談什麼科技創新?其次,上海的官僚主義作風也很嚴重,各種審批流程繁瑣,效率低下,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最後,上海的政策也朝令夕改,缺乏穩定性,讓企業無所適從。
所以,湯文侃的願景,聽聽就好,千萬別太當真。上海想要真正成為全球智算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先把房價降下來,改善一下營商環境再說吧!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湯文侃發表致辭
曦雲C600:國產旗艦?還是PPT旗艦?
自主可控?騙鬼吧!
對標國際旗艦?別鬧了,差遠了!
沐曦的聯合創始人彭莉,這位CTO兼首席硬件架構師,帶著他們的“旗艦GPU”曦雲C600隆重登場。號稱實現了國產高性能GPU的歷史性突破?呵呵,這種說辭,聽聽就好,別太認真。什麼基於沐曦自主知識產權核心GPU IP架構,構建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的全流程的國產供應鏈閉環,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騙鬼吧!
現在的國產芯片,哪個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是完全自主可控的?就算設計是自己的,生產製造還不是要依賴台積電、三星這些國外廠商?更何況,沐曦的IP架構,真的完全是自己研發的嗎?有沒有參考、借鑒甚至抄襲國外的技術?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
至於“曦雲C600集成大容量存儲與多精度混合算力,支持MetaXLink超節點擴展技術,並內置ECC/RAS多重安全防護模塊,為金融、政務等關鍵領域提供高可靠算力基座,滿足下一代生成式AI的訓練和推理需求,性能強勁,全面對標國際旗艦GPU產品”?這段話簡直就是把所有能想到的好詞都堆砌在一起,聽起來非常華麗,但實際上卻經不起推敲。
什麼叫“全面對標國際旗艦GPU產品”?是和NVIDIA的H100比,還是和AMD的MI300比?敢不敢拿出實際的測試數據來比較一下?恐怕一比就露餡了吧!所謂的“性能強勁”,恐怕也只是在PPT上跑分好看而已。真要應用到實際場景中,估計連個入門級的NVIDIA GPU都比不上。
還在展台智算基石展區實物展示國產供應鏈的成熟能力?這種“展示”,恐怕也只是給領導和媒體看看而已。真正的客戶,誰會相信這種“展示”?他們更關心的是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和價格。而這些,恰恰是國產GPU的短板。
沐曦又一次成功完成從“研發優勢”向“產品優勢”的關鍵躍遷?我看是從“PPT優勢”向“PPT更大優勢”的躍遷吧!
沐曦聯合創始人、CTO兼首席硬件架構師彭莉發布曦雲C600
聯合實驗室:又一個騙經費的坑?
开源生态?中国的开源就是笑話
求索2.0:誰來“求索”真相?
沐曦的創始人陳維良,又拉來了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楊旭東,共同為“人工智能芯片技術研究及開源生態創新聯合實驗室”揭牌?這種聯合實驗室,十有八九又是為了騙取國家經費而設立的。美其名曰“重點突破AI芯片標準制定與開源生態建設”,實際上能做出什麼有價值的成果?恐怕連一篇像樣的論文都發不出來吧!
中國的開源生態,一直都是個笑話。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卻缺乏真正的創新和貢獻。很多人只是在GitHub上fork一些國外的項目,然後改幾個bug,就號稱是自己的“開源項目”了。更可悲的是,很多所謂的“開源項目”,背後都有商業利益的驅動,根本不是真正的開放和共享。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董建介紹了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國家標準評測基準體系——“求索2.0”?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實際上又有多少人會相信?這種“國家標準評測基準”,往往都是由一些專家閉門造車搞出來的,根本不符合市場的需求。而且,這種“評測基準”往往會被一些企業利用,通過作弊手段來獲得高分,從而達到商業目的。
“求索2.0”為國產芯片設計、服務器選型及智算中心建設提供國家級技術指南,推動構建“安全可控、成本優化、場景適配、持續創新”的國產算力體系?這話說得,簡直是把所有美好的願景都堆砌在一起,但實際上卻根本無法實現。所謂的“安全可控”,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所謂的“成本優化”,在技術落後的情況下,根本就是一句空話。所謂的“場景適配”,在應用生態不完善的情況下,根本就是一種奢望。至於“持續創新”,在缺乏創新基因的情況下,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
階躍星辰:抱團取暖的鬧劇?
模芯生態創新聯盟?名字真長,能幹啥?
3倍提升?數據從哪裡來的?
階躍星辰聯合沐曦等近10家頭部芯片廠商發起“模芯生態創新聯盟”?這名字取的,真夠長的,也真夠唬人的。所謂的“聯盟”,說白了就是大家抱團取暖,一起忽悠投資人、忽悠政府的手段而已。真要讓他們拿出點真東西,恐怕比登天還難!
首次實現“芯片-模型-平台”全鏈路技術貫通?這話聽起來就很玄乎,讓人摸不著頭腦。什麼叫“全鏈路技術貫通”?是把芯片、模型和平台簡單地拼湊在一起,還是真正實現了深度融合和優化?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反正我是不相信,他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什麼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階躍星辰Step 3多模態大模型在模型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沐曦國產GPU的芯片特點,通過“國芯”、“國模”深度軟硬協同優化實現了模型效率的3倍提升?3倍提升?數據從哪裡來的?是通過嚴格的測試得出的結論,還是隨便拍腦袋想出來的數字?如果是隨便拍腦袋想出來的,那也太不負責任了吧!
更何況,就算真的提升了3倍,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是在哪個具體的應用場景下提升了3倍?提升後的性能,又能達到什麼水平?如果提升後的性能仍然很差,那提升3倍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這種所謂的“提升”,聽聽就好,千萬別太當真。搞不好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營銷噱頭!
階躍&沐曦國產GPU适配首发
郭毅可的預測:聽聽就好,別當真
750倍?他怎麼不算到7500倍?
80%替代率?夢裡什麼都有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這位大佬在論壇上高談闊論,說什麼全球AI算力需求正以每兩年750倍的速率極速擴張?750倍?他怎麼不算到7500倍?這種天文數字,聽聽就好,千萬別太當真。搞不好他自己都不知道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
中國雲端AI芯片市場將在2027年突破480億美元規模?這數字聽起來很誘人,但實際上又有多少能落到實處?恐怕大部分都被那些國外芯片廠商賺走了吧!國產GPU替代率預計超80%?這簡直是癡人說夢!現在國產GPU連10%的市場佔有率都沒有,還想替代80%?簡直是天方夜譚!
數據中心成為科技競爭主戰場?這話倒是沒錯,但問題是,我們現在連進場券都沒有,還談什麼主戰場?普惠算力將如同基礎設施般支撐十億級開發者生態?這話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卻遙不可及。我們現在連算力都不夠用,還談什麼普惠?恐怕連開發者都養不活吧!
沐曦全棧技術布局提供戰略注腳?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了!在算力範式轉移的浪潮中,國產自主技術正從“跟跑”轉向“並跑”?並跑?我看是“龜速爬行”還差不多!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發表演講
MXMACA:AI界的Android?別侮辱Android了!
無縫兼容?試試就知道
百任務毫秒響應?吹牛不上稅
沐曦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CTO兼首席軟件架構師楊建,首次全景披露MXMACA軟件棧技術體系?聽起來又是個高大上的玩意兒。號稱展現國產GPU的“端到端”能力閉環?什麼是“端到端”?說白了就是從硬件到軟件,從底層驅動到上層應用,都要自己做。但問題是,他們真的有這個能力嗎?
實現與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框架的無縫兼容?這話說得輕巧,但實際上卻難如登天。PyTorch和TensorFlow都是非常複雜的系統,要實現與它們的完全兼容,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沐曦真的有這個實力嗎?恐怕只有試試才知道。反正我是不相信,他們能做到真正的“無縫兼容”,搞不好就是兼容性很差,bug一堆。
通過訓推協同優化,曦雲GPU在單機版和EP144 P/D分離版的DeepSeek-R1推理上均實現了性能大幅躍升?又是“性能大幅躍升”?這種說辭聽得我都膩了。每次都說性能大幅躍升,但實際上提升了多少?提升後的性能又能達到什麼水平?這些問題,他們從來都不會正面回答。
在Kimi-K2大模型的首發規模化部署中,沐曦通過曦雲C系列GPU構建全鏈路協同計算架構,標誌著國產算力集群調度能力取得重大突破?這話說得,簡直要把自己吹上天了。什麼叫“全鏈路協同計算架構”?還“標誌著國產算力集群調度能力取得重大突破”?這也太誇張了吧!
楊建將MXMACA比作“AI領域的Android系統”?別侮辱Android了!Android雖然有很多問題,但至少還能用。MXMACA呢?恐怕連個簡單的demo都跑不起來吧!單機16卡即可支持百任務毫秒響應的工程實踐?吹牛不上稅!
沐曦聯合創始人、CTO兼首席軟件架構師楊建發表演講
“6+X”行業升級:空頭支票滿天飛
金融、醫療、能源…每個都想撈一筆
2025WAIC沐曦分論壇深入探討了國產高性能GPU如何賦能金融、醫療、能源、教科研、交通和大文娛等“6+X”重點行業的AI場景應用及開源生態建設?說白了,就是想把自己的產品賣給這些行業,從中撈一筆。但問題是,他們的產品真的能滿足這些行業的需求嗎?恐怕很難吧!
金融行業對算力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而且對穩定性和安全性也有很高的要求。沐曦的GPU真的能滿足這些要求嗎?醫療行業對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有很高的需求,需要進行大量的醫學影像分析和病歷數據挖掘。沐曦的GPU真的能勝任這些任務嗎?能源行業需要進行大量的勘探數據分析和智能電網管理。沐曦的GPU真的能應對這些挑戰嗎?
教科研、交通和大文娛等行業,對AI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這些行業都需要高性能、高穩定性和高性價比的算力。沐曦的GPU真的能同時滿足這些要求嗎?恐怕很難吧!所以,所謂的“賦能”,很可能只是一句空話。這些行業,恐怕每個都想從AI熱潮中撈一筆,但最終能撈到多少,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