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8 月 2025, 周三

賽力斯豪賭新能源?問界狂飆隱憂:華為光環下的品牌迷思

賽力斯豪賭新能源?問界狂飆隱憂:華為光環下的品牌迷思

品牌節上的驚雷:賽力斯的新能源豪賭?

深圳品牌節:一場資本的華麗秀場

8月8日,一年一度的中國品牌節在深圳拉開了帷幕。說實話,這種活動我向來都覺得是公關和資本的狂歡,各路人馬齊聚一堂,表面上是探討品牌建設,實際上是互相吹捧,交換資源。今年,賽力斯集團的副總裁康波也來了,還煞有介事地發表了一番講話,主題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品牌創新實踐”。

說實話,賽力斯這個名字,在幾年前還默默無聞,但自從傍上了華為這棵大樹,一下子就成了新能源汽車界的網紅。但網紅的生命週期有多長?這還真不好說。這次品牌節,賽力斯高調亮相,大談品牌建設,總給我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難道是銷量下滑,開始慌了嗎?

當然,作為一個商人,康波的講話自然是滴水不漏,既要肯定賽力斯取得的成就,又要展望未來的美好前景。但聽多了這種官方辭令,總覺得有些乏味。品牌創新?說白了還不是營銷那一套?

問界狂飆突進:華為背後的神秘力量

70萬交付的真相:誰在為智慧買單?

賽力斯自從2016年轉型新能源汽車,2021年抱上華為的大腿,推出了問界這個品牌。短短幾年,M5、M7、M9、M8接連上市,累積交付超過70萬輛,號稱創造了中國新能源豪華品牌交付速度紀錄。但仔細想想,這70萬輛車,有多少是衝著“華為”這兩個字去的?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賽力斯的技術實力?

不可否認,華為的光環確實給問界帶來了巨大的流量。但這種流量究竟能轉化成多少忠實用戶?這才是關鍵。畢竟,消費者不是傻子,只靠“智慧”兩個字,是無法長期支撐一個品牌的。

50萬級銷冠?數據背後的階級焦慮

官方數據顯示,問界M9交付突破20萬輛,穩居50萬級豪華車市場銷冠。看到這個數據,我只想冷笑一聲。50萬級的豪華車,真的能代表中國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嗎?還是隻是少數人的炫富工具?

更何況,所謂的“銷冠”,水分有多大?有多少是靠降價促銷換來的?又有多少是靠“買一送一”的營銷手段堆積起來的?這些問題,恐怕只有賽力斯自己心裡清楚。

盈利神話:賽力斯的財技還是真金白銀?

2024年,賽力斯新能源車銷量超過42萬輛,實現營收1452億元,成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看到這份財報,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新能源汽車普遍虧損的大環境下,賽力斯居然能盈利?這簡直是個奇蹟!

但仔細分析一下,賽力斯的盈利模式,似乎並不像表面上那麼光鮮。一方面,華為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支持和品牌背書,讓賽力斯省去了大量的研發和營銷費用。另一方面,賽力斯的產品定價偏高,利潤空間較大。但這種盈利模式,能持續多久?一旦華為撤資,賽力斯又該如何自處?

康波的品牌經:是金句還是空話?

差異化定位:新瓶裝舊酒的營銷騙局?

康波在品牌節上大談“營銷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於實現定位差異化,打造品牌時應秉持‘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原則”。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這句話幾乎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品牌上。這難道不是一句空話嗎?

所謂的“差異化定位”,無非就是找到一個與競爭對手不同的點,然後大肆宣傳。但很多時候,這種“差異化”只是表面上的,本質上還是換湯不換藥。賽力斯的“差異化”,真的能讓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嗎?我表示懷疑。

智慧重塑豪華:一場關於階級的重新定義?

康波還提出,問界率先提出“智慧重塑豪華”的品牌宣言,並以“傳統豪華+科技豪華”的新豪華理念構建起差異化定位與優勢。這句話聽起來更高大上了,但實際上卻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什麼是“智慧重塑豪華”?難道就是在中控螢幕上多幾個APP,或者在方向盤上多幾個按鈕?這種“智慧”,真的能提升“豪華”的體驗嗎?我認為,這只是一種營銷噱頭,試圖將“科技”與“豪華”這兩個概念強行捆綁在一起,以吸引那些追求新潮的消費者。

智能化標籤:是優勢還是陷阱?

據說,杰蘭路用戶調研報告顯示,智能化已經成為問界的品牌標籤。用戶購買問界的前三大理由分別是:智能化、品牌和安全。看到這個數據,我更加擔憂了。

“智能化”固然是當前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但過分強調“智能化”,反而會忽略汽車本身最重要的屬性:安全和可靠。如果一輛車只會玩花樣,卻連基本的行駛安全都無法保障,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更何況,過度依賴“智能化”,也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一旦新的技術出現,問界的“智能化”優勢還能維持多久?

新質生產力:賽力斯被官方認證的野心?

央視聯動:燒錢就能買來品牌價值?

近年來,賽力斯在行業內的表現確實搶眼,也因此獲得了三大權威媒體的高頻次報道,成功樹立起“新質生產力代表”的行業標籤。但說實話,這種“行業標籤”,有多少是靠真本事掙來的,又有多少是靠公關運作換來的?

更令人玩味的是,賽力斯還與央視展開了一系列創新營銷活動。大家都知道,央視的廣告費可不是一般企業能承受的。賽力斯如此大手筆的投入,難道只是為了提升品牌形象?還是另有所圖?

我個人認為,品牌價值的提升,不是靠砸錢就能實現的。如果產品本身沒有過硬的實力,再多的廣告投入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最終只會白白浪費資源。

跨界營銷:體育、藝術、電影,誰在為賽力斯站台?

為了進一步實現品牌價值躍升,賽力斯還跨界聯動了體育、藝術、電影等領域的頂級IP,試圖構建多維度品牌傳播矩陣。這種營銷方式,現在已經屢見不鮮,很多品牌都喜歡這麼做。

但問題是,體育明星、藝術大師、電影導演,真的能為賽力斯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嗎?還是只是讓消費者覺得眼花繚亂,根本記不住賽力斯究竟是個什麼品牌?

我一直認為,品牌營銷的關鍵在於找到目標受眾,然後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與他們溝通。盲目地跨界聯動,只會讓品牌形象更加模糊,最終得不償失。

技術IP化:賽力斯的達文西密碼?

魔方平台、超級增程:聽起來很厲害,但真的好用嗎?

賽力斯一直標榜自己是技術科技型企業,並以“技術品牌IP化”為戰略核心,先後推出了賽力斯魔方技術平台、賽力斯超級增程、賽力斯智能安全等創新成果。這些名詞聽起來都很高大上,但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卻如同天書一般,根本搞不清楚它們究竟有什麼用。

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真的像賽力斯宣傳的那麼厲害嗎?還是只是為了營銷而創造的概念?魔方平台真的能像樂高積木一樣,隨意組裝各種車型嗎?超級增程真的能讓續航里程翻倍嗎?智能安全真的能避免所有交通事故嗎?

我認為,技術的價值不在於概念的炒作,而在於實際的應用。如果賽力斯真的想靠技術贏得市場,就應該把這些技術落到實處,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它們的優勢。

問界山河・智駕歐洲行:一場精心策劃的自嗨?

為了進軍海外市場,賽力斯還搞了一個“問界山河・智駕歐洲行”活動,聲稱驅車12個國家15000公里亮相巴黎車展,實現全球矚目。這種做法,我只能用“譁眾取寵”來形容。

歐洲市場對汽車的要求非常嚴苛,不僅要符合嚴格的排放標準,還要滿足歐洲消費者對品質和操控的極高要求。賽力斯僅僅靠一次長途自駕遊,就能征服歐洲市場嗎?

更何況,這種活動的成本非常高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賽力斯把錢花在這種地方,真的值得嗎?

全球化戰略:賽力斯的如意算盤?

康波表示,中國品牌出海不僅要通過本地化產品、完善服務体系、充分利用全球化合作伙伴、本土人才戰略等因地制宜,更要通過品牌建設確立高端品牌形象。這句話說得冠冕堂皇,但真正做起來卻困難重重。

全球化市場競爭激烈,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法律、政策都存在差異。賽力斯想要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僅僅靠一句“確立高端品牌形象”,是遠遠不夠的。

我認為,賽力斯應該先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積累足夠的經驗和實力,再考慮進軍海外市場。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

品牌護城河:賽力斯的美麗新世界?

長期主義:賽力斯的耐心能換來回報嗎?

康波在講話中強調:“品牌建設需要長期主義,拼硬實力,也要下慢功夫;需要有力度、高度,也要有溫度。” 這句話聽起來很雞湯,但實際上卻道出了品牌建設的真諦。

品牌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積累,需要不斷投入。賽力斯如果真的想打造一個百年品牌,就必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犧牲長遠利益。

但問題是,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有多少企業能夠真正做到“長期主義”?又有多少投資者願意等待一個品牌慢慢成長?賽力斯的耐心,最終能否換來回報,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世界級新豪華品牌:賽力斯的白日夢?

康波最後表示:“從中國品牌成為世界級新豪華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一定是一條創新之路”。這句話,聽起來更像是一個美好的願景,或者說,一個遙不可及的白日夢。

“世界級新豪華品牌”,這是一個多麼宏大的目標!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僅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還需要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

賽力斯目前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距離“世界級新豪華品牌”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條路充滿了挑戰和變數,賽力斯能否最終走到終點,誰也無法預測。

Eberhar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