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实现“开门红”:效益提升,创新驱动
今年1月,中国石油兰州石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原油加工、成品油、乙烯及合成橡胶的生产任务全面完成,上市业务盈利水平显著提升,以增产增效的姿态实现了新年“开门红”。这充分展现了兰州石化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运营效率。
困境求生:转型升级是关键
面对成品油市场需求低迷、炼油业务效益不佳的挑战,兰州石化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兰州石化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王福善指出,炼化企业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立足自身优势,释放创新潜力。这意味着企业需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增加炼油特色产品和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产量。
发挥一体化优势,优化产品结构
兰州石化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生产经营的优势,及时调整油品生产结构,积极增产航煤、石蜡、润滑油等特色产品,实现了增产、增销和增效。在化工产品生产方面,兰州石化不断优化乙烯裂解原料结构,确保上游轻烃、液化气等原料的充足供应,从而保障乙烯装置的稳定运行。
科技创新:打造一流企业
为了加速建设一流创新型企业,兰州石化围绕炼油、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精细化工等领域,在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生产优化、数智赋能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科技创新布局。公司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研究,积极推进新材料提速工程。2024年,兰州石化的乙烯、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产量均创历史新高,新产品生产完成计划的132.95%,展现了强大的创新实力。
医用聚烯烃:打破进口依赖,保障用药安全
“医用聚烯烃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为此,我们大力发展新型医药用聚烯烃树脂生产技术。”兰州石化聚烯烃二部副主任张志文强调。目前,国内多层复合输液软袋用聚丙烯专用料年需求量超过2.5万吨,而此前该产品全部依赖进口。
兰州石化联合中国石油石化院、销售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自主开发生产了低析出、低迁移、高安全性的医用药包材聚烯烃树脂和超洁净多层复合输液软袋医用聚丙烯等产品,并制定了国家医用药包材聚烯烃评价标准。同时,公司还建立了满足医用药包材聚烯烃树脂标准的洁净化生产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生产。2024年,兰州石化医用安瓿瓶聚烯烃树脂产量同比增长40.5%,显著提升了国产医用材料的保障能力。
高端特种橡胶:打造国际竞争力基地
锚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特种橡胶产业基地”的目标,兰州石化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我们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聚焦提质增效、高产提效,攻坚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在核心科研上寻求突破,为丁腈橡胶做强做优筑牢根基。”兰州石化橡胶部主任陈东平表示。公司在产品端优化结构,推出了18个优质丁腈橡胶牌号;在技术层面,突破了多项创新难题;在产业链上,聚焦国家需求,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了国产羧基丁腈橡胶服务纺织产业。2024年,公司橡胶产量突破20万吨,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端橡胶领域的领先地位。
高羧基丁腈橡胶:开辟效益增长新途径
去年12月,兰州石化新开发的高羧基特种丁腈橡胶产品在广州某电路板生产企业成功试用。“该产品解决了传统羧基丁腈橡胶结合率低的难题,性能更好,用途也更广泛。批量生产后,该产品将成为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兰州石化橡胶运行部副主任高志兴介绍说。自去年以来,福建、江苏等地的一些企业纷纷选择兰州石化的羧基丁腈橡胶作为纺织器材的制作材料,充分证明了该产品的市场潜力。
数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智赋能是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去年6月,兰州石化数字化转型项目顺利通过上线验收,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批试点单位中第一个通过验收的企业。
“如今,数智赋能各场景试运行效果逐步显现。”兰州石化规划与科技信息部副部长张键表示,“例如,多层级、多维度的能源状况可以实时展示和预警,360度可视还原真实能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安全隐患识别率和实时预警成功率达到90%以上,为炼化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标志着兰州石化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