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7 月 2025, 周五

金價暴跌真相:非農數據迷霧、美元傲慢,未來走勢分析

金價暴跌背後的真相:一場由數據編織的貨幣幻術?

非農數據的華麗外衣:聯準會的障眼法?

各位看倌,這幾天黃金市場可真像坐了雲霄飛車,前幾天還在慶祝連漲,昨天就被美國那份亮眼的非農就業數據狠狠地甩了一巴掌!金價應聲暴跌,跌幅超過1%,直接摜破了3320美元的關卡。你說這數據真有這麼神?我看未必!

首先,我們得了解「非農數據」這玩意兒,它指的是美國非農業部門新增的就業人數。數字一好,就代表經濟強勁,聯準會可能就不急著降息,甚至還會考慮升息來壓制通膨。升息對黃金來說,簡直就是噩夢,因為持有黃金沒有利息,利率越高,黃金的吸引力就越低。但,這數字真的那麼可靠嗎?

我個人對這份數據抱持著高度懷疑的態度。數字會說謊,這句話在華爾街可是至理名言。你想想,政府為了營造經濟繁榮的假象,難道不會在數據上動手腳嗎?更何況,現在的就業市場結構已經徹底改變,零工經濟、兼職工作越來越普遍,這些都被算進就業人數裡面,但這些真的能反映真實的經濟狀況嗎?我認為是差遠了!

再說,就算就業數字真的漂亮,也不代表經濟就真的沒問題。美國現在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少數人掌握了絕大多數的財富,中產階級卻越來越萎縮。這種情況下,就算就業數字再好看,也掩蓋不了社會深層的結構性問題。所以,各位投資朋友們,千萬別被這些華麗的數據給迷惑了,要睜大眼睛看清楚背後的真相!

美元的傲慢與偏見:黃金的苦難日

當美元成為避風港:全球投資者的恐慌性逃亡

美元這傢伙,永遠都是市場上的焦點。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它就立刻跳出來耀武揚威。這次金價下跌,美元絕對是罪魁禍首之一。美國非農數據一公佈,美元指數立刻像打了雞血一樣,蹭蹭蹭地往上竄。美元一強,黃金就倒楣,這是市場鐵律,屢試不爽。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因為黃金是用美元計價的。當美元升值時,對其他國家的買家來說,黃金就變得更貴了。想像一下,你是一個歐洲的投資者,原本可以用1000歐元買到一盎司黃金,現在因為美元升值,你需要花1100歐元才能買到同樣的黃金。你還會想買嗎?當然不會!

更重要的是,美元一直被視為避險資產。當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時,投資者會紛紛拋售其他資產,轉而購買美元,以求保值。這次美國非農數據公佈後,市場認為聯準會降息的機率降低,風險情緒上升,所以大量資金湧入美元,導致美元升值,黃金自然就被拋棄了。

但問題是,美元真的那麼可靠嗎?美國的債務問題日益嚴重,政府的財政赤字不斷擴大,這些都是美元的隱憂。如果有一天,投資者對美元失去信心,那美元的避險地位就會岌岌可危。到時候,黃金可能就會再次成為投資者的寵兒。所以,美元的強勢只是暫時的,投資者千萬別被表面的現象給迷惑了!

就業數據的真實現況:華爾街的陰謀?

失業率的迷霧:統計學家的數字遊戲

美國官方公布的6月份失業率竟然從4.2%下降到4.1%!這簡直是魔術師的障眼法,讓人看得一頭霧水。華爾街那些精明的傢伙,最擅長玩弄數字遊戲,把原本醜陋的真相,包裝成光鮮亮麗的假象。失業率的計算方式,其實充滿了漏洞,很多真正失業的人根本沒被納入統計。

首先,那些已經放棄找工作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非勞動力人口」,根本就不會被計算在失業率裡面。想像一下,一個中年人被公司裁員,找了幾個月的工作都碰壁,心灰意冷之下乾脆放棄,回家靠老婆養。這樣的人,在官方的統計數據裡面,根本就不存在!

其次,那些被迫從事兼職工作的人,也被算作是「就業人口」。一個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全職工作,只能在咖啡店打工,勉強糊口。這樣的人,雖然有工作,但他的收入根本無法支撐基本的生活開銷。把這樣的人算作是「就業人口」,根本就是睜眼說瞎話。

更可怕的是,政府還會利用各種統計技巧,來美化失業率。例如,他們可以調整季節性因素,或者修改調查問卷,讓數據看起來更漂亮。這些手段,普通老百姓根本無法察覺,只能被蒙在鼓裡。

所以,各位投資朋友們,千萬別輕信官方公布的失業率。要自己去觀察、去思考,才能看清就業市場的真實現況!

勞動參與率的陷阱:誰被排除在就業市場之外?

除了失業率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指標是勞動參與率。6月份的勞動參與率從62.4%小幅下降到62.3%。這個數字代表的是,有多少比例的適齡勞動人口正在工作或正在找工作。勞動參與率下降,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退出勞動市場。

為什麼會有人退出勞動市場?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是因為身體狀況不佳,無法工作。有些人是因為要照顧家人,不得不放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是因為對就業市場感到絕望,覺得自己永遠找不到工作,所以乾脆放棄。

勞動參與率下降,對經濟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這意味著社會的生產力在下降,政府的稅收也在減少。更重要的是,這會加劇社會的不平等,讓那些已經處於弱勢地位的人更加困難。

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失業率,也要關注勞動參與率。只有同時關注這兩個指標,才能全面了解就業市場的狀況。

時薪增長的緩慢:中產階級的焦慮

就算找到工作,也不代表生活就能夠無憂無慮。美國6月份的平均時薪同比增幅從5月份的3.8%回落至3.7%,雖然高於預期,但仍然遠遠落後於通脹率。這意味著,即使你努力工作,你的收入增長也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這對中產階級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他們原本就面臨著房價高漲、教育費用高昂、醫療費用不斷攀升等多重壓力。現在,收入增長又停滯不前,讓他們的生活更加捉襟見肘。

更可怕的是,很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開始大量採用自動化技術,取代人工。這意味著,未來的工作機會可能會越來越少,工資增長也會更加困難。

所以,各位中產階級的朋友們,要做好長期奮鬥的準備。要不斷學習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才能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生存下去!

ISM服務業PMI的真相:經濟的虛假繁榮?

數據背後的真相:小型企業的掙扎與困境

美國6月份的ISM服務業PMI數據從49.9上升至50.8,看似一片光明,彷彿經濟正在穩步復甦。但各位看倌,可別被這些表面數字給迷惑了!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這些數據背後,隱藏著無數小型企業的掙扎與困境。

ISM服務業PMI,全名是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的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簡單來說,它就是透過調查採購經理人,了解服務業的景氣狀況。超過50代表景氣擴張,低於50則代表景氣萎縮。但問題是,這些採購經理人代表的是誰?他們主要來自大型企業,而小型企業的聲音,往往被忽略。

大型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和資源,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也能夠撐下去。但小型企業就不同了,他們資金有限,抗風險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如果經濟真的像數據顯示的那麼好,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小型企業倒閉?

更重要的是,ISM服務業PMI只反映了服務業的狀況,而忽略了其他產業。美國經濟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各個產業之間相互關聯。如果製造業和農業表現不佳,服務業也很難獨善其身。所以,我們不能只看ISM服務業PMI,也要關注其他產業的狀況。

此外,這些PMI數據的调查方法本身也存在问题。调查依赖于采购经理人的主观判断,这很容易受到个人情绪和公司策略的影响。因此,这些数据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实际经济状况。要真正了解经济的健康状况,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所以,各位投資朋友們,在解讀經濟數據時,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數字給迷惑。要深入研究數據背後的真相,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聯準會的下一步:降息的遙遙無期?

市場預期的落空:投資者的失望與不滿

聯準會的政策動向,永遠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原先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在7月份的會議上降息的可能性很高,但現在看來,這個希望恐怕要落空了。芝商所(CME)的「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市場預期聯準會在7月會議上「按兵不動」的可能性,從一天前的76.2%大幅上升到95.3%!這簡直是晴天霹靂,讓許多投資者感到失望與不滿。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美國的經濟數據表現超出預期,尤其是那份亮眼的非農就業報告。聯準會一直強調,他們的政策決策會依據經濟數據來判斷。現在經濟數據這麼好,他們當然就不急著降息了。

但問題是,聯準會真的能夠無視市場的預期嗎?要知道,市場預期本身也是一種力量。如果聯準會的政策與市場預期背道而馳,可能會引發市場動盪,甚至導致經濟衰退。

更重要的是,聯準會的政策目標是什麼?他們是為了穩定物價,還是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如果他們只關注物價,而忽略了經濟增長,可能會犯下嚴重的錯誤。要知道,現在全球經濟都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險等等。如果聯準會不採取寬鬆的政策,可能會讓經濟雪上加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聯準會的決策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在選舉年,聯準會的決策更容易受到政治壓力的干擾。所以,我們不能只看聯準會的表面說辭,也要關注他們背後的政治動機。

總而言之,聯準會的下一步動向,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經濟數據和政治動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利率政策的困境:經濟增長與通脹之間的權衡

聯準會目前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困境:一方面,他們需要壓制通脹,另一方面,他們又需要促進經濟增長。如果他們過度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會導致經濟衰退。但如果他們過度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導致通脹失控。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國經濟存在著結構性問題。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中產階級萎縮,導致消費需求不足。如果消費需求不足,企業就很難提高價格,從而導致通脹壓力減輕。但同時,消費需求不足也會抑制經濟增長。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政府需要採取措施,縮小貧富差距,提振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但這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短期內很難見效。

所以,聯準會在制定利率政策時,必須謹慎權衡經濟增長與通脹之間的關係。既要防止通脹失控,又要避免經濟衰退。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技術分析的迷宮:黃金的下一步走向?

斐波那契回撤位的秘密:市場的自我實現預言?

Valeria Bednarik的技術分析,就像一本難解的密碼,試圖從K線圖中解讀黃金的下一步走勢。她提到,金價徘徊在關鍵的斐波那契支撐位上方,即6月份跌勢的38.2%回撤位(約為3325美元/盎司)。什麼是斐波那契回撤位?簡單來說,它是一種技術分析工具,利用斐波那契數列的比例,來預測價格可能的支撐位和阻力位。

但問題是,斐波那契回撤位真的有效嗎?有些人認為,它只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很多人都在關注這些位置,所以當價格接近這些位置時,就會產生買盤或賣盤,從而導致價格朝預期的方向波動。換句話說,不是斐波那契回撤位本身有效,而是因為太多人相信它有效,所以它才有效。

更重要的是,技術分析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不能完全依賴。價格走勢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數據、政治事件、市場情緒等等。技術分析只能提供一些參考,不能作為決策的唯一依據。

移動平均線的陷阱:長期趨勢的假象?

Bednarik還提到,20日簡單移動平均線(SMA)保持平穩,同時與50%回撤位在3348美元/盎司附近匯合。移動平均線是一種常用的技術指標,用於平滑價格波動,顯示長期趨勢。但問題是,移動平均線也存在很多陷阱。

首先,移動平均線具有滯後性。它只能反映過去的價格走勢,不能預測未來的價格走勢。當價格趨勢發生變化時,移動平均線往往無法及時反映。

其次,移動平均線的參數選擇非常重要。不同的參數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參數選擇不當,可能會產生錯誤的信號。

更重要的是,移動平均線只是一種數學計算,不能反映市場的真實情況。市場是由人組成的,人的行為往往是非理性的。移動平均線無法捕捉這些非理性因素。

相對強弱指數的掙扎:多空力量的微妙平衡

Bednarik的分析還提到,相對強弱指數(RSI)從50線溫和反彈。RSI是一種衡量價格漲跌速度和幅度的指標,用於判斷市場是超買還是超賣。RSI在50以上表示多方力量較強,在50以下表示空方力量較強。

但問題是,RSI也存在很多局限性。首先,RSI容易產生虛假信號。當市場處於盤整狀態時,RSI可能會頻繁地發出超買或超賣的信號,但這些信號往往是無效的。

其次,RSI的參數選擇也很重要。不同的參數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如果參數選擇不當,可能會產生錯誤的信號。

更重要的是,RSI只是一種技術指標,不能反映市場的真實情緒。市場情緒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新聞事件、分析師評論等等。RSI無法捕捉這些情緒變化。

總而言之,技術分析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不能完全依賴。投資者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

減稅法案的雙面刃:川普的政治豪賭?

財政赤字的隱憂:未來的經濟危機?

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大而美”的減稅和支出法案,準備送到川普總統的辦公桌上簽署。這項法案看似能刺激經濟,但實際上卻是一把雙面刃。短期內,它或許能提振市場信心,增加企業利潤,但長期來看,它可能會加劇財政赤字,為未來的經濟埋下隱患。

減稅意味著政府的稅收收入減少。如果政府支出不減少,那麼財政赤字就會擴大。財政赤字擴大,意味著政府需要借更多的錢。政府債務越多,利息支出就越高,進一步加劇財政負擔。

有些人認為,減稅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從而增加稅收收入,抵消減稅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問題是,這種觀點缺乏證據支持。歷史經驗表明,減稅往往會導致貧富差距擴大,而不是促進經濟增長。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財政狀況已經非常糟糕。國債總額已經超過34兆美元,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如果政府繼續實行減稅政策,可能會導致債務危機爆發。

當債務危機爆發時,政府可能會被迫採取緊縮措施,例如削減開支、提高稅收等等。這些措施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經濟衰退。

此外,財政赤字還會影響美元的價值。如果投資者對美國的財政狀況失去信心,可能會拋售美元,導致美元貶值。美元貶值會加劇通脹,降低美國的購買力。

所以,減稅法案是一項非常冒險的政策。它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一些好處,但長期來看,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經濟危機。川普政府是在進行一場政治豪賭,而賭注就是美國的未來!

金價的未來:一場賭注還是必然的趨勢?

支撐位與阻力位的較量:市場的心理戰

金價的下一步走向,始終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Bednarik給出了金價最新的重要支撐位和阻力位:支撐位分別是3325.00美元/盎司;3311.90美元/盎司;3295.45美元/盎司,阻力位則是3350.00美元/盎司;3373.50美元/盎司;3389.40美元/盎司。這些數字代表什麼?它們是市場多空雙方力量的交戰點,也是一場心理戰的舞台。

支撐位是指,當價格下跌到某個位置時,會吸引買盤進場,阻止價格進一步下跌。阻力位則是,當價格上漲到某個位置時,會吸引賣盤進場,阻止價格進一步上漲。支撐位和阻力位的形成,往往與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有關。

如果投資者普遍認為某個價格是合理的,那麼這個價格就可能成為支撐位或阻力位。例如,如果很多投資者認為金價應該在3300美元/盎司左右,那麼當金價跌到這個位置時,就會有大量的買盤湧入,形成支撐位。

但問題是,支撐位和阻力位並不是絕對的。如果市場出現突發事件,或者投資者的情緒發生變化,支撐位和阻力位都可能被突破。例如,如果聯準會突然宣布升息,可能會導致投資者拋售黃金,突破原有的支撐位。

因此,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能只看支撐位和阻力位,還要關注市場的整體狀況和投資者的情緒。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迷惑。金價的未來,取決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是一場充滿變數的賭局,也是一場趨勢的演變。你準備好下注了嗎?或者選擇看清趨勢,順勢而為?

Eberhar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