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ra发币:“PUA”式空投引爆社区信任危机
币圈,又见“PUA”。Zora,这个“PUA”了社区多年的项目,终于发币了。然而,等待多时的用户们,迎来的不是期待中的“大结果”,而是打开钱包后,一笔甚至无法覆盖Gas费的“奖励”。更可笑的是,代币本身毫无实际用途,彻底点燃了社区的怒火。链上声誉协议Ethos,意外地成为了用户宣泄不满的出口,Zora的“翻车现场”也被永久记录在链上,成为了信任崩塌的鲜明印记。不禁要问,Zora究竟是真诚回馈,还是又一次精心设计的“PUA”?
这种空投,与其说是奖励,不如说是对早期用户的嘲讽。多少人熬夜研究,贡献内容,结果换来的是连手续费都不够的代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赤裸裸的欺骗?那些真正为社区付出的人,被当成了廉价劳动力,而那些投机者,却能轻松获利,这种分配机制,简直是对社区精神的践踏。
币圈Zora“空投门”事件:一场精心策划的背叛?
Zora的空投,与其说是一场回馈社区的盛宴,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背叛”。在币圈,项目方“割韭菜”的戏码屡见不鲜,但Zora这次的“空投门”事件,无疑又给这个行业增添了一笔黑色幽默。
空投分配:对早期用户的无情抛弃
Zora声称空投是为了奖励早期用户,但实际分配方案却令人大跌眼镜。那些长期支持Zora生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用户,得到的代币数量少得可怜,甚至连Gas费都不够支付。而那些近期才加入的“投机者”和参与Binance Alpha活动的用户,却轻轻松松地分走了大量的代币。这种分配方式,摆明了就是对早期用户的无情抛弃,是对社区贡献的漠视。
透明度缺失:暗箱操作下的利益输送
更令人气愤的是,Zora的空投快照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但具体的分配标准却始终没有公开。整个过程缺乏透明度,让人怀疑其中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这种不公开、不透明的做法,不仅损害了社区的利益,也暴露了Zora团队对社区缺乏应有的尊重。
代币价值:一句“Just for fun”就能掩盖本质?
Zora官方竟然宣称,ZORA代币仅仅是“just for fun”的MEME币,不具备任何技术或治理功能。既然代币毫无实际用途,那么团队为何还要占据如此高比例的代币?社区又凭什么相信ZORA具备长期价值?这种敷衍了事的解释,根本无法掩盖Zora团队试图利用社区共识,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本质。一句“Just for fun”,简直是对社区智商的侮辱!
数据揭秘:Zora空投是一场“富者更富”的闹剧?
如果说Zora的空投分配方案是对早期用户的背叛,那么数据则赤裸裸地揭示了这场空投是一场“富者更富”的闹剧。看似普惠的空投,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利益再分配,最终受益的,永远是少数的“鲸鱼”。
头部效应:少数地址鲸吞巨额空投
Dune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ZORA空投中排名前50的地址,竟然领走了超过1.9亿枚代币,占据全部已领取数量的36.9%。这意味着,极少数的地址鲸吞了大部分的空投代币,而绝大多数用户只能分到残羹冷炙。这种头部效应,难道不是对社区精神的讽刺?

参与率低下:用户用脚投票,拒绝被“PUA”
虽然已有超过32万名用户参与领取了ZORA空投,但实际上,只有13.35%的符合条件的用户完成了领取。这说明,绝大多数用户对Zora的空投方案并不满意,他们选择了用脚投票,拒绝被Zora继续“PUA”。这种低迷的参与率,无疑是对Zora团队的一次沉重打击。
人均价值:37美元的“施舍”是对社区的侮辱?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参与领取ZORA空投的用户,人均仅领到1571.1枚ZORA,折合价值约37美元。37美元,对于那些长期支持Zora生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用户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侮辱。这哪里是奖励,分明就是一种廉价的施舍!Zora团队的傲慢和无视,可见一斑。
Zora的“转型”迷途:链上社交能否拯救颓势?
曾经的NFT市场协议Zora,在市场寒冬和激烈竞争的双重夹击下,不得不寻求转型。然而,Zora选择的“链上社交”之路,真的是一条通往光明的坦途吗?还是仅仅是一场为了掩盖颓势的无奈之举?
生态活跃度:从巅峰到谷底,繁荣假象下的危机
Dune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Zora网络上每日合约创建数量、每日交易量和每日活跃用户数量,都较早期高峰时期出现了大幅下滑。曾经的繁荣景象,如今已经黯淡失色。这些数据表明,Zora的生态活跃度正在持续下降,所谓的“链上社交”并没有真正激活社区。

估值泡沫:6亿美元的估值,谁来买单?
累计获得至少5200万美元融资,估值高达6亿美元的Zora,真的值这么多钱吗?DeFiLlama和Dune的数据显示,Zora的累计收入仅为540万美元,Zora Network盈利仅为527.74 ETH。这种收入水平,与6亿美元的估值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Zora的估值泡沫,究竟由谁来买单?
链上社交:创新还是炒作?一场关于价值的辩论
Zora声称要以链上社交和代币化叙事重塑自身,但这种做法真的具有可持续性吗?Base协议负责人Jesse Pollak赞扬Zora Coins活跃用户创历史新高,但ZachXBT却批评这些代币为“病毒”。这场关于价值的辩论,反映了人们对Zora“链上社交”模式的质疑。链上社交,究竟是创新,还是炒作?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Zora的未来:信任崩塌后,何去何从?
Zora,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NFT市场协议,如今却深陷信任危机。一场缺乏诚意的空投,彻底压垮了社区的信心。面对日益冷淡的生态活跃度、虚高的估值以及备受争议的链上社交模式,Zora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Zora想要重塑自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依靠炒作概念,而不注重实际价值的创造,那么最终只会走向失败。币圈不缺创新,但更需要的是真诚和责任。Zora想要挽回社区的信任,需要的不仅仅是道歉和承诺,更是实际行动和透明的沟通。
在币圈,信任是比黄金更珍贵的财富。一旦信任崩塌,想要重建,难上加难。Zora能否从这次“空投门”事件中吸取教训,真正将社区利益放在首位,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Zora继续无视社区的呼声,那么等待它的,只会是更加惨淡的未来。毕竟,社区才是项目真正的基石,失去了社区的支持,再宏伟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