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融資的黃昏:Web3企業豪賭IPO,是進化還是退化?
Tiger Research 那份報告,看似客觀地描述了 Web3 企業從代幣融資轉向 IPO 的趨勢,但字裡行間卻透露出一種過於樂觀的期待。在我看來,這場 Web3 的 “IPO 豪賭”,更像是一群在代幣市場折戟沉沙的企業,迫於生存壓力,向傳統金融市場的一次絕望投誠。IPO 真的能拯救 Web3 嗎?還是會讓這些曾經標榜 “去中心化” 的新興企業,徹底淪為資本市場的玩物?
一、Web3為何叛逃:從代幣狂歡到IPO的理性回歸
USDC發行商Circle的執念:不IPO,毋寧死?
Circle 鐵了心要 IPO,這背後的原因,絕不僅僅是 Tiger Research 報告裡輕描淡寫的 “構建正式監管框架”。更深層的原因是,Circle 的核心業務——USDC 穩定幣,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Tether 的 USDT 在監管灰色地帶野蠻生長,Binance 的 BUSD 因為監管壓力偃旗息鼓,留給 USDC 的生存空間,其實非常有限。Circle 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背書,而 IPO,就是他們認為能獲得 SEC 認可的唯一途徑。這種 “不 IPO,毋寧死” 的執念,暴露了 Web3 企業在監管面前的脆弱與焦慮。
代幣融資:一場美麗的誤會?
ICO、IDO、SAFT…這些曾經讓無數 Web3 創業者血脈賁張的名詞,如今聽起來卻充滿了諷刺。不可否認,代幣融資在 Web3 的早期發展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繞過了傳統 VC 的繁瑣流程,讓項目方能夠直接面向社群募資,快速啟動。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代幣價格的劇烈波動、項目方的跑路風險、以及社群治理的混亂無序,都讓代幣融資變成了一場高風險的賭博。更重要的是,代幣經濟模型往往難以與實際業務產生聯動,造成了 “幣價上漲,項目方割韭菜;幣價下跌,社群哀鴻遍野” 的惡性循環。
監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揮向Web3的合規焦慮
真正讓 Web3 企業下定決心擁抱 IPO 的,是懸在頭頂的 “監管之劍”。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日趨嚴格,從穩定幣的儲備金要求,到交易所的反洗錢措施,無一不讓 Web3 企業如履薄冰。Tiger Research 報告中提到,IPO 能讓 Web3 企業 “主動合規,降低法律不確定性”,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委婉的說法。更準確地說,是 Web3 企業在監管高壓下,被迫選擇的一種 “政治正確” 的生存策略。不擁抱監管,就意味著被主流市場拋棄,這才是 Web3 企業 IPO 轉型的真正動因。
二、IPO:Web3的救命稻草,還是華麗的陷阱?
監管信任:鍍金的通行證,還是皇帝的新衣?
Tiger Research 報告將 IPO 視為 Web3 企業獲得 “監管信任” 的一種方式,我對此持保留態度。誠然,IPO 的確能讓企業在 SEC 的框架下接受更嚴格的審查,披露更多信息,但這並不意味著監管機構會對 Web3 企業網開一面。恰恰相反,IPO 之後,這些企業將受到更嚴格的監管,任何違規行為都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後果。更何況,監管並非萬能,它無法解決 Web3 企業內生的道德風險和技術漏洞。將 IPO 視為 “鍍金的通行證”,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幻想。
代幣融資的結構性硬傷:散戶的狂歡,機構的噩夢
代幣融資的最大問題,在於它過於依賴散戶投資者。散戶的狂熱情緒固然能夠在短期內推高幣價,但他們的投資決策往往缺乏理性,容易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一旦市場出現風吹草動,散戶就會蜂擁出逃,造成幣價崩盤。這種劇烈的波動,是機構投資者無法容忍的。此外,代幣融資還存在諸多結構性問題,例如:項目方的信息披露不透明、代幣的解鎖機制不合理、以及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這些問題,都讓代幣融資成為了機構投資者的噩夢。
華爾街的誘惑:誰能抵擋資本的糖衣炮彈?
Tiger Research 報告將 IPO 視為 Web3 企業 “拓展投資者覆蓋維度” 的一種方式,這無疑是看到了 IPO 的誘惑力。華爾街擁有巨大的資本,能夠為 Web3 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華爾街還擁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能夠幫助 Web3 企業更好地管理風險,拓展市場。但問題是,華爾街的資本並非沒有代價。一旦 Web3 企業接受了華爾街的投資,就必須遵守華爾街的規則,接受華爾街的控制。這對於那些曾經標榜 “去中心化” 的 Web3 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諷刺。誰能抵擋資本的糖衣炮彈?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IPO:一把雙刃劍?
總而言之,IPO 對於 Web3 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帶來資金、信任和機遇,也可能帶來監管、控制和風險。Web3 企業在選擇 IPO 之前,必須權衡利弊,謹慎決策。不要盲目跟風,也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只有那些真正具備實力、做好準備的企業,才能在 IPO 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三、誰將引領IPO浪潮:Web3的潛在玩家
中心化交易所:戴着镣铐跳舞?
Tiger Research 點名了 Bithumb、Bitkub、Kraken 等中心化交易所,認為它們是 IPO 的主力候選。這並不出乎意料。畢竟,交易所是 Web3 世界的流量入口,掌握着大量的用戶和資金。但問題是,中心化交易所的業務模式,本質上與 “去中心化” 的理念背道而馳。它們既要接受監管的約束,又要維持自身的盈利能力,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重要的是,中心化交易所的競爭異常激烈,同質化現象嚴重。它們能否在 IPO 之後,找到新的增長點,擺脫 “戴着镣铐跳舞” 的困境,是一個巨大的疑問。
穩定幣:監管風暴下的諾亞方舟?
穩定幣是加密貨幣世界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支付、交易和 DeFi 等領域發揮着關鍵作用。但同時,穩定幣也面臨着嚴峻的監管挑戰。各國政府對穩定幣的儲備金、透明度和反洗錢等方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像 Circle 和 Paxos 這樣的合規穩定幣發行商,選擇 IPO 似乎是一種明智之舉。但問題是,穩定幣的盈利模式相對單一,主要依靠儲備金的利息收入。一旦監管政策收緊,或者市場競爭加劇,穩定幣的盈利空間可能會受到擠壓。它們能否在監管風暴下,找到屬於自己的 “諾亞方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Web3解決方案商:技術的佈道者,還是資本的傀儡?
Chainalysis、Nansen 等 Web3 解決方案公司,為政府和機構客戶提供數據分析、安全審計等服務。它們的業務模式相對穩健,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小。更重要的是,它們在 Web3 世界擁有一定的影響力,能夠為行業發展提供支持。因此,Tiger Research 認為它們是 IPO 的重點候選。但問題是,這些公司的技術壁壘相對較低,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它們能否在 IPO 之後,保持自身的技術優勢,鞏固市場地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客戶主要是政府和機構,這些客戶往往對價格不敏感,但對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非常重視。它們能否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堅守技術倫理,不淪為資本的傀儡,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四、IPO之後:Web3的未來猜想
IPO的成功密碼:合規、盈利、敘事
Web3 企業想要在 IPO 的道路上取得成功,並非易事。除了要滿足傳統資本市場的財務要求,還需要具備以下三個要素:
- 合規: 這是 Web3 企業進入主流市場的入場券。必須建立完善的合規體系,接受監管機構的監督,才能贏得投資者的信任。
- 盈利: 這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石。必須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證明自身的商業價值,才能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
- 敘事: 這是吸引投資者的關鍵。必須講述一個有吸引力的故事,讓投資者相信企業的發展潛力,才能獲得更高的估值。
缺乏這三個要素中的任何一個,Web3 企業的 IPO 之路都將充滿坎坷。
代幣的歸宿:被遺忘的角落,還是捲土重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 Web3 企業選擇 IPO,代幣融資是否會被徹底拋棄?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代幣融資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它依然是 Web3 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那些無法滿足 IPO 要求的初創企業來說,代幣融資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融資渠道。更重要的是,代幣具有激勵社群、促進用戶參與等作用,這些作用是傳統股權融資無法替代的。因此,代幣不會被徹底拋棄,但它的角色可能會發生轉變。未來,代幣可能會更多地用於社群治理、用戶激勵等方面,而不是作為主要的融資手段。
Web3的命運:去中心化的理想,與中心化的現實?
Web3 最初的理想,是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放的、自由的世界。但隨著 Web3 企業越來越多地接受傳統資本市場的投資,這種理想正在逐漸褪色。IPO 意味著更多的中心化、更多的監管、更多的控制。Web3 的未來,究竟是會走向去中心化的理想,還是會屈服於中心化的現實?這是一個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答案的問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Web3 的發展,將是一個不斷妥協、不斷博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