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资产重回视野:近期表现与市场风格切换
近期,市场风格悄然转变,曾经被投资者忽略的红利类资产再次吸引了市场的目光。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3月26日,中证红利指数在近一个月内上涨了3.2%,这一涨幅明显超过了沪深300指数同期0.75%的涨幅。这一数据表明,红利资产正在重回投资者的视野,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红利基金收益亮眼:九成基金录得正收益
红利资产的升温也直接反映在了相关基金的收益表现上。截至3月25日,近一个月内,红利基金的收益中位数达到了2.65%,更令人瞩目的是,接近九成的红利基金都取得了正收益。这充分显示了红利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盈利能力。
优秀红利基金表现:农银、信澳、汇丰晋信领涨
在众多红利基金中,一些基金表现尤为突出。农银红利甄选A基金以6.67%的月内涨幅领跑,信澳红利回报基金紧随其后,涨幅为6.47%,汇丰晋信消费红利基金也表现不俗,上涨了6.2%。这些基金的优异表现,进一步印证了红利策略的投资价值。
持仓分析:公用事业、金融、消费股成主力
从相关红利基金的持仓情况来看,公用事业、金融、日常消费以及可选消费等板块是其主要的投资方向。这些板块通常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股息率,符合红利策略的选股标准。
个股表现:重仓股普遍上涨带来收益
以农银红利甄选A基金为例,该基金截至去年年末重仓的新天然气、长江电力、川投能源等能源股,在近一个月内均实现了正收益。同样,信澳红利回报基金重仓的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消费股也在月内录得上涨。这些重仓股的良好表现,直接推动了基金的收益增长。
被动指数基金:红利ETF业绩显著回暖
除了主动管理的红利基金外,被动指数基金方面,红利ETF的业绩也有着明显的转暖迹象。
华泰柏瑞红利ETF:能源、工业、可选消费驱动
以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华泰柏瑞红利ETF为例,截至3月25日,该基金月内上涨了4.27%。其重仓股主要集中在能源、工业和可选消费板块,包括中远海控、海澜之家、山煤国际、潞安环能等公司均在月内实现了正收益,共同驱动了基金的业绩增长。
基金经理展望:震荡市中红利策略的防御价值
华泰柏瑞红利ETF基金经理柳军和李茜在此前的季报中分析,展望一季度,短期来看,市场可能呈现分化和震荡行情,红利策略有望体现出防御性。中期来看,在新一轮财政发力的周期下,红利策略在基建等稳增长相关板块的配置较高,有望再次成为攻守兼备的重要投资选择。
红利基金发行火热:多只产品相继发售
市场对红利资产的关注也反映在了基金的发行上。开年以来,已经有12只红利主题基金相继发售,其中包括被动指数型产品,如融通中证诚通央企红利ETF、太平中证红利指数基金、招商中证全指红利质量ETF、兴业中证红利指数基金等,也包括主动权益类基金,如兴证资管国企红利优选、华泰柏瑞红利精选、光大红利量化选股、中欧红利智选等。这一现象表明,基金公司普遍看好红利策略的未来发展前景。
投资方法论:量化策略助力红利基金争取超额收益
从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的投资方法来看,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采用个性化的量化策略,希望在传统红利基金的收益基础上,进一步获取超额收益。通过量化模型筛选股票,可以更有效地捕捉市场机会,提高投资效率。
中欧基金:红利投资未来空间广阔
中欧基金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成熟期,以及新“国九条”的政策引导,符合红利投资标准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未来红利投资的可选范围将会越来越大。
天生红利与市场化红利:构建多元收益来源
中欧基金进一步指出,红利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天生红利”,主要集中在银行、交通运输、煤炭等传统红利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信息透明,更需要关注盈利变化;二是“市场化红利”,这类红利是不断涌现的,具有差异化特征,更适合通过量化的方式进行选股,单独建模有助于力争更多的超额收益。
富国基金:三重逻辑支撑红利资产
富国基金认为,红利资产在震荡市中的良好表现,主要源于以下三重逻辑:
- 稳定且充裕的现金流: 这为企业业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 这是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 显著的低估值属性: 这为红利资产提供了较厚的安全垫。
- 以股息率为代表的分红能力: 这形成了除股价上涨之外的第二道收益来源。
震荡市中的避风港: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
综合来看,红利资产属于一种可攻可守、攻守兼备的投资策略。近期,市场在经过一轮快速上涨后进入盘整阶段,一部分在前期获利了结的资金如果想要“避风”,红利资产自然成为了一个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