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 爆红海外:下一个 DeepSeek 时刻?
周末,国内 AI 工具 Manus 引起的热度终于蔓延到了海外。X 平台上关于 Manus 的讨论开始增多,甚至有人喊出了“第二个 DeepSeek 时刻”。不过,在赞誉声中,一些潜在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海外科技圈的集体关注
科技作家 Rowan Cheung 在 X 平台上率先发声,表示 Manus 可能是中国的“第二个 DeepSeek 时刻”。他不仅体验了 Manus 展示的 Demo,还花了一上午时间实测。Cheung 让 Manus 创建了一份个人传记,并以此部署了一个网站。Manus 通过抓取他的社交媒体和文章,成功部署了网站,信息准确率达到 100%。随后,Cheung 测试了更实际的用法,让 Manus 寻找旧金山最佳的租车地点,要求符合低犯罪率、AI 活动集中和有大量年轻企业家的条件。Manus 为他提供了四个准确的选项。最后,Cheung 测试了一项长期研究任务,要求 Manus 创建一门关于内容创作人工智能的完整课程。Manus 花费了近 2 个小时,最终提供了一门包含 8 章的课程,内容涵盖工具、用例和提示示例。经过这些测试,Rowan 认为 Manus 并非炒作,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
Hugging Face 的产品负责人 Victor Mustar 使用 Manus 编写了一个飞机小游戏,称其为他体验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AI 工具,甚至认为 Manus 将“杀死 Vibe Coding”。推特联合创始人杰克·多尔西也转发了 Manus 的发布视频,并评论道“杰出”。风投公司 Menlo Venture 的 AI 投资负责人 Deedy Das 认为 Manus 应该被大力宣传,它就是被承诺已久的 AI 代理。生物医学科学家 Derya Unutamz 则对 Manus 在研究方面的潜力大加赞赏,认为它比 OpenAI 的 Deep Research 更具创新性和全面性。
服务器崩溃、幻觉问题:盛名之下的隐忧
然而,随着 Manus 热度在海外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体验 Manus,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首当其冲的是服务器容量不足导致的服务器错误和无限循环。生物学家 Derya Unutamz 使用 Manus 生成研究报告时,在接近完成时发生了错误。第二次尝试生成报告时也出现了服务器错误,导致失败。相比之下,OpenAI 的 Deep Research 仅花费了极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报告。科技媒体 TechCrunch 在测试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TechCrunch 测试了包括订外卖、预定餐厅位置、买机票等一系列任务,但无一例外都发生了错误,导致任务中止或任务完成质量不高。TechCrunch 因此评论称,目前看来,Manus 只是技术创新之前的一次炒作。
除此之外,有用户指出 Manus 容易出现幻觉问题,更适合做内容输出,而不是编码或是科学研究。有用户发现,Manus 输出的结果并不可靠。该用户在尝试做游戏机市场分析时,Manus 居然遗漏了任天堂的游戏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甚至有人觉得 Manus 和市面上的其他 AI 代理并没有什么区别。
“套壳”争议与硅谷的 AI 淘金热
有用户在测试时发现 Manus 运行时的沙盒代码调用的是 Anthropic 的 Claude Sonnet 模型,并且加上了开源应用 browser_use 的代码。对此,Manus 联合创始人季逸超解释道:“我们确实使用了 browser_use 的开源代码。事实上,我们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开源技术,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发布视频中特别提到,如果没有开源社区,Manus 就不会存在。我们将推出一系列致谢和合作。” 季逸超还补充道,在不久的将来,Manus 团队将开源不少好东西。他还承认 Manus 调用的模型是 Claude 和微调后阿里的 Qwen 模型,之后还将更新到 Claude 3.7。
对于 Manus 的“套壳”问题,海外鲜少讨论。他们普遍认为 Manus 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无关套壳与否。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硅谷早已将 AI “套壳”应用视作下一个风口。据外媒报道,现在硅谷的每一家风投公司都在热议一种新的初创公司类型,这些初创公司提供 AI 聊天机器人、研究工具和其他用于编程、临床医生和客户服务的软件应用程序,但这些应用几乎都基于其他 AI 开发商创建的大语言模型构建。
以专注于为律所提供服务的 AI 助手 Harvey 为例,其最新一轮融资获得了 3 亿美元,估值高达 30 亿美元。同样地,开发 AI 编程 Agent 的 Anysphere 上一轮融资获得了 1.05 亿美元融资,估值达 25 亿美元,年化经常性收入高达一亿美元。据消息称,Anysphere 还将以 100 亿美元估值完成新一轮融资。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的 CEO Brian Armstrong 表示,公司所有程序员都在使用 Anysphere 的 Cursor。而 Anysphere 自己并不研发基础模型,而是套用其他 AI 公司的大模型进行技术支持。
Harvey 的 CEO 温斯顿·温伯格回忆道:“那时候市场看不起我们,认为我们就是 GPT 套壳,完全没有创新。投资人只想把钱投给 Anthropic 或是 OpenAI”。但现在情况变了,AI 公司 Decagon CEO Jesse Zhang 认为:“目前,很明显应用程序绝对是最好的投资标的,因为有收入,有客户。” 著名风投家 Michael Mignano 表示,如果人们“认为这些大模型供应商会为每一个可能的用例构建垂直化的应用程序”,那就太“天真”了。相反,将 AI 引入到从法律到医学等等行业的机会,可能会落到小部分初创公司身上。
说白了,硅谷已经意识到,在通用大模型已经趋于成熟的当下,基于这些模型开发出垂直领域的应用,反而更容易获得商业成功。这种“套壳”模式,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投机取巧,不如说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Manus 的爆红,或许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 Manus 可以高枕无忧,服务器问题、幻觉问题,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都将是它需要直面的挑战。毕竟,风口浪尖,更需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