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多只跨境ETF尾盘大跌,其中,景顺长城标普消费ETF(159529)尤为引人注目,放量跌停,成交额高达69亿元,溢价率仍然高达38%,换手率更是惊人地达到了1061%。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于跨境ETF高溢价现象的广泛关注。
跨境ETF高溢价的成因:套利机制失效与市场博弈
通常情况下,ETF价格围绕其净值波动。然而,市场供求关系、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因素都会影响ETF价格。当套利机制短期失效时,高溢价现象便应运而生。
正常的套利机制是:当ETF出现高溢价时,机构投资者会在一级市场按照基金净值申购ETF份额,然后在二级市场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从而实现套利,并同时降低溢价,使二级市场价格回归净值。
然而,跨境ETF作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其申购受到基金公司外汇额度的限制。许多基金公司虽然拥有多个QDII基金,但分配到单只基金的外汇额度有限。因此,在面临持续大额净申购时,QDII基金可能出现额度不足的情况,导致交易价格进一步偏离基金净值,加剧溢价风险。
此外,跨境ETF实行T+0交易,这意味着上市交易的ETF份额可在当日内反复换手,这为价差套利提供了空间。低廉的ETF税费和佣金也更符合高频交易的需求。然而,缺乏有效的套利机制,反而放大了产品风险。
幕后推手:游资的“击鼓传花”游戏?
基金博主@望京博格指出,T+0交易是跨境ETF被爆炒的重要原因之一。T+0机制使得投机者可以短线操作,只要有人接盘,就能获利脱身,形成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风险极高。
@望京博格还猜测,部分游资可能因规避小盘股退市风险而转向炒作小盘ETF。市场人士也建议,ETF产品应该公布龙虎榜,以揭示幕后操盘者的身份。
风险提示:高溢价ETF,谨慎为妙
总而言之,高溢价率的ETF产品风险较高,投资者务必谨慎。在投资前,应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特征,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理性投资决策。 此外,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高频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权益。 对跨境ETF的投资,更需关注国际市场波动及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