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8 月 2025, 周三

长城证券2025机构调研:业绩增长、股东考核及监管风云

长城证券2025机构调研:业绩增长、股东考核及监管风云

2025长城证券机构调研纪要:吴浩东的“辛辣”提问与长城证券的“太极”回应

话说这2025年7月31日,长城证券(002939)搞了个机构调研,表面上是“深入交流,共谋发展”,实际上嘛,大家都懂的。这次来的“钦差大臣”是国泰海通证券的非银金融高级分析师吴浩东,这位老兄可不是来喝茶聊天的,带着一肚子问题就来了。你要说这吴浩东是来“送温暖”的,我第一个不信。搞不好是带着放大镜来找茬的,想看看长城证券这业绩增长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毕竟,这年头,券商的日子也不好过,谁家还没点难念的经?

业绩暴涨的秘密:真的是“把握市场机遇”吗?

长城证券在公告里说,2025年上半年业绩稳步提升,是因为“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科学合理制定经营策略”。这话听着,是不是觉得有点耳熟?基本上每家公司业绩好的时候,都会这么说。问题是,什么叫“市场机遇”?是韭菜们前赴后继地冲进股市,贡献了交易量?还是国家队出手护盘,抬高了股价?亦或是自家研究团队押中了几个妖股?

华丽辞藻下的真实考量

别跟我说什么“财富管理、自营投资业务稳定增长,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同比快速升”,这些都是结果,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长城证券自己心里清楚。也许是踩对了风口,也许是管理层换了思路,也许是走了什么“特殊渠道”。总之,这业绩增长的背后,绝对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把握市场机遇”就能解释的。搞不好是靠着“祖传秘方”才勉强维持,亦或是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PY交易”。

权益投资大冒险:稳健?灵活?还是“薛定谔的猫”?

长城证券说,他们的权益投资策略是“灵活均衡”,品种包括股票、ETF、可转债、公募基金,市场覆盖A股、港股、北交所和新三板。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但实际上,这就像是在赌场里下了个“综合盘”,什么都买一点,希望总有一款能中奖。问题是,这种“广撒网”的策略,真的能带来超额收益吗?还是只是为了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中小券商的生存哲学:高股息的“苟”与长城证券的“浪”

公告里还提到,当前市场环境推动券商从传统方向性投资转向稳定收益导向,中小券商倾向于配置高股息 OCI。说白了,就是小券商没钱没胆,只能靠吃股息过日子。而长城证券呢?依然坚持“稳定性主导,弹性作为补充”。翻译一下就是:我们虽然也想稳健一点,但还是忍不住想浪一把!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搞不好最后会变成“什么都得不到”。

股东考核的“潜规则”:市值管理,谁的KPI?

长城证券的公告里提到,股东对公司的考核包括市值管理。这就有意思了!市值管理,说白了就是“面子工程”。公司业绩好不好,那是“里子”;股价涨不涨,那是“面子”。股东要求公司提升市值管理能力,说白了就是希望公司能把股价搞上去,让大家脸上都有光。但问题是,市值管理真的能考核吗?难道要逼着公司去操纵股价?或者让公司天天发利好消息,忽悠散户接盘?

增持背后的“阳谋”与“真心”:华能资本的豪赌?

控股股东华能资本增持了长城证券的股份,理由是“看好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价值,以及对公司未来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这话听着,是不是觉得有点假?如果真的那么看好,为什么只增持了0.16%的股份?这难道不是象征性的表个态,给市场打个气?而且,增持的时间点也很微妙,刚好是在股价下跌的时候。这到底是“真心护盘”,还是“逢低吸筹”?亦或是为了配合某些“不可描述”的计划?

监管风云:中小券商的“戴镣铐跳舞”时代?

监管层持续优化行业发展生态,这话说得好听,实际上就是“管得更严了”。各种证券基金活动都要纳入监管,监管执法力度也加强了。这对大券商来说,可能没什么影响,反正家大业大,抗风险能力强。但对中小券商来说,可就难受了。本来就资金有限、人才不足,现在还要处处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就踩了红线。这简直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想动都动不了。

差异化、特色化:看似美好的“乌托邦”?

监管层还引导行业机构坚持功能型、集约型、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可行吗?中小券商要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备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问题是,有多少中小券商真的有这些“资源禀赋”?又有多少中小券商能找到自己的“特色”?搞不好最后只是“东施效颦”,学别人的模式,结果把自己也给学死了。

财务数据的“障眼法”:利润增长的另一面

长城证券2025年一季报显示,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都大幅增长。表面上看,这业绩简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但问题是,这利润增长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是主营业务真的突飞猛进?还是靠投资收益来“粉饰太平”?亦或是通过一些“财务技巧”来虚增利润?

融资融券的“罗生门”:谁在出逃?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2.08亿,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38.07万,融券余额减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人在减仓,而且是融资盘和融券盘都在减。这到底是散户在“割肉离场”,还是机构在“高位套现”?亦或是某些“内部人士”提前知道了什么消息,所以赶紧跑路?这背后,恐怕又是一场“罗生门”。

Eberhar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