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近况再成舆论焦点,其在西班牙的奢华假期引发热议,评论区多为调侃与批评之声。两年过去,人们对他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言论仍记忆犹新,尽管如今反响不及当初强烈。
两年前,关于马云是否“跌落神坛”的疑问甚嚣尘上,而他此后的沉默似乎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蚂蚁金服IPO搁浅,阿里巴巴股价暴跌,市值缩水超75%,湖畔大学停办,这些都与他直言不讳的言论密切相关。官方媒体的总结——“没有哪个时代依赖于马云;而是只有一个马云恰好参与的时代”——道出了马云境遇的本质。
这一切的背后,是国家对互联网的反垄断调查、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以及“共同富裕”政策的实施,将技术创新置于经济发展核心地位。马云的“滑铁卢”演讲,以及蚂蚁金服的成功与失败,值得我们深思。
蚂蚁金服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其技术优势,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为用户提供高效服务,构建精确的风险控制模型(如芝麻信用);另一方面,在于其与银行不同的使命。银行肩负维护金融稳定、服务国家经济的责任,而蚂蚁金服作为商业实体,目标单纯是金融创新和盈利,这种创新对传统银行构成挑战,引起监管关注。
从战略角度来看,银行在国家经济中的角色不可替代,而蚂蚁金服只是一个商业机构。马云的言论触及了监管者的敏感神经。
作者认为,马云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培养众多商业精英的教育家(湖畔大学校长)。他与任正非一样,构建了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生态企业”。虽然马云的遭遇令人唏嘘,但作者认为,他最终的选择,或许是走向一个更为平衡和客观评价的未来,而他的“退隐”并非完全消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