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華麗數據下的隱憂?天海電子IPO長跑疑雲
天海電子,這家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科技感的公司,最近正雄心勃勃地準備登上深交所的舞台。 招股書上亮眼的数据,像一顆顆璀璨的星星, 24.6億的募資額,近八年的上市輔導期,無不彰顯著這家公司的「實力」。 但撥開雲霧,仔细审视那些增长曲线,卻又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业绩增速突然放缓、毛利率連年下跌,種種跡象都讓人不禁捏一把冷汗。 這場IPO,究竟是水到渠成,還是步步驚心? 天海電子能否順利闖關成功,亦或是在資本市場的浪潮中翻船? 這一切,都充滿了變數。 畢竟,资本市场从来不相信眼泪,只相信真金白银和持续增长的故事。
八年抗戰:天海電子的超長輔導期,背後的水有多深?
上市輔導,不是你想上就能上:漫漫長路,步步驚心
想在A股市場敲鐘上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企業得先經過漫長的「輔導期」,就像學生準備高考一樣,得有老師(券商)指導,把各方面都打磨到位,才能有機會擠進考場。 一般來說,輔導期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兩年。 但天海電子這家公司,硬是把「輔導期」拉長到了近八年,簡直是「八年抗戰」! 這時間長度,都夠一個小學生從一年級讀到國中了。 這到底是精益求精,還是另有隱情? 難道是天海電子的體質太差,券商怎麼輔導都扶不起來? 還是說,這其中存在著一些檯面下的故事?
歷史遺留問題:改制、紅籌、境外上市…這家公司到底經歷了什麼?
細看天海電子的歷史,簡直比八點檔連續劇還精彩。 什麼集體企業改制、紅籌架構搭建及拆除、境外上市及退市…各種資本市場上的「騷操作」都玩了個遍。 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就像一顆顆未爆彈,隨時可能引發風險。 集體企業改制是否合法合規? 紅籌架構的搭建和拆除是否徹底? 境外上市又為何退市? 這些問題,每一個都足以讓監管部門和投資者捏一把冷汗。
保薦券商也頭大:財務問題纏身,招商證券的「三十期輔導報告」透露了什麼?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天海電子的保薦券商——招商證券,竟然出了整整三十期以上的輔導報告! 這數量,在擬上市公司中絕對是鳳毛麟角。 招商證券在第三十期輔導報告裡也毫不客氣地指出,天海電子存在「歷史沿革問題」和「財務問題」兩大關鍵問題。 成本及研發費用歸集不合理、收入確認時點不準確、應收帳款壞帳準備計提不恰當、關聯交易價格不公平、毛利率變動沒有道理…這些問題,簡直是把天海電子的「底褲」都扒了下來。 難道這麼多的問題,在長達八年的輔導期裡都沒能解決嗎? 還是說,招商證券只是在走個過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豪擲24.6億:天海電子的募資野心,究竟是實力還是虛張聲勢?
募資金額驚人:遠超同行,這錢準備怎麼花?
天海電子這次IPO,一口氣就要募集24.6億元! 這是什麼概念? 今年上半年,深主板上市的企業平均募資額才5.2億元,天海電子直接是別人的好幾倍! 放在整個2025年上半年,這募資額也能排到前三。 簡直是財大氣粗! 俗話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但問題是,天海電子真的需要這麼多錢嗎? 招股書上說,這些錢要用於擴大生產、研發新技術等等。 但這些理由,真的能說服投資者嗎? 還是說,這背後有著更大的野心,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畢竟,在資本市場上,錢可不是萬能的,用不好反而會燙手。
IPO前夕大方分紅:是回饋股東,還是另有盤算?
更讓人看不懂的是,在準備IPO的關鍵時刻,天海電子竟然還大手筆分紅! 2022年和2023年,累計分紅了2.98億元,其中2022年的分紅甚至佔了當年扣非淨利潤的40.87%。 這簡直是把錢往外灑! 現在IPO審核對大手筆分紅可是非常敏感的,天海電子這麼做,難道不怕被監管部門盯上嗎? 通常來說,公司在IPO前夕會盡量避免大規模分紅,因為這會減少公司的現金儲備,影響未來的發展。 但天海電子卻反其道而行之,這到底是為了回饋股東,還是為了掏空公司,方便某些人中飽私囊? 亦或是,這是一種煙霧彈,用來掩蓋更深層次的問題?
業績變臉:2024年增速驟降,天海電子的增長神話破滅?
去年的輝煌與今年的黯淡:從暴漲到「剎車」,天海電子怎麼了?
時間回到2023年,天海電子的業績簡直可以用「開掛」來形容。 扣非淨利潤暴漲64.15%,營收更是突破百億大關,增長了40.58%。 當時,市場對天海電子的前景一片看好,認為它將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好景不長,進入2024年,天海電子的業績卻突然「剎車」了。 營收增速只有個位數,扣非淨利潤更是出現了負增長。 這簡直是從天堂掉到地獄! 難道天海電子的增長神話,就此破滅了嗎?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斷崖式的下滑? 是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 還是天海電子自身出了問題?
同行比較:幾家歡樂幾家愁,天海電子的困境是個案還是行業普遍現象?
為了更客觀地了解天海電子的業績表現,我們不妨把它和同行業的公司做個比較。 結果發現,在天海電子自己認可的同行企業裡,大部分公司的歸母淨利潤都在增長,只有壹連科技和天海電子出現了下滑。 而且,壹連科技的下滑幅度還沒有天海電子那麼誇張。 這說明,天海電子遇到的問題,並不是行業普遍現象,而是它自身特有的困境。 難道是天海電子的經營策略出了問題? 還是它的產品競爭力不足?
官方解釋:汽車行業內卷?毛利率下滑?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對於業績增速放緩,天海電子的官方解釋是,受到了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和主機廠價格戰的影響。 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畢竟,現在汽車行業競爭激烈,大家都想方設法地降低成本、提高銷量。 但問題是,為什麼其他汽車線束企業的毛利率都在上升,而天海電子的毛利率卻在持續下滑? 難道天海電子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不如別人? 還是它的產品附加值太低,只能靠打價格戰來搶佔市場? 此外,天海電子還提到,和吉利汽車合作的高壓線束項目進入量產階段,也拉低了整體毛利率。 這更是讓人匪夷所思。 按理說,高壓線束應該是高附加值的產品,為什麼反而會拉低毛利率呢? 難道是天海電子為了拿到吉利汽車的訂單,不惜犧牲利潤? 這種做法,真的可持續嗎?
財務警訊:現金流告急,應收帳款高企,天海電子的財務狀況真的健康嗎?
現金流大幅下滑:帳面利潤與實際現金的巨大落差,代表什麼?
一家公司賺不賺錢,不能只看帳面上的利潤,更要看它實際有多少現金流入。 2024年,天海電子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從2023年的4.95億元驟降至6628.48萬元,同比下降86.61%。 這點現金流,跟它6.16億元的帳面利潤形成了鮮明反差。 這種情況,簡直就像一個人得了「貧血症」,明明看起來很健康,但實際上卻虛弱不堪。 這意味著,天海電子的盈利質量非常差,很多利潤都只是「紙上富貴」,沒有真正變成現金。 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很可能會引發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應收帳款堆積如山:是客戶不給力,還是銷售策略有問題?
與此同時,天海電子的應收帳款卻在不斷攀升。 從2022年的33.77億元,一路飆升至2024年的50.26億元。 這些應收帳款,就像一座座大山,壓得天海電子喘不過氣來。 雖然應收帳款佔當期營收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維持在40%以上。 這說明,天海電子的客戶回款速度很慢,很多貨款都遲遲收不回來。 這到底是客戶不給力,拖欠款項? 還是天海電子的銷售策略有問題,為了擴大銷售額,放寬了信用政策,導致應收帳款大量積壓?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對天海電子的資金周轉造成了不利影響。
壞帳風險:合眾、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這些客戶的倒下,給天海電子帶來了什麼教訓?
更讓人擔憂的是,天海電子還面臨著壞帳風險。 2022年至2024年,它的壞帳準備分別高達2.53億元、2.31億元、2.6億元。 這些壞帳準備,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由於合眾新能源汽車和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等客戶經營困難甚至破產,天海電子不得不對它們的應收帳款計提減值損失。 這些客戶的倒下,無疑給天海電子敲響了警鐘。 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應收帳款,未來很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壞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