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7 月 2025, 周三

地平线AI安全认证:全球首张是金字招牌还是营销新套路?

地平线斩获全球首张ISO/PAS 8800认证:AI安全信任护照还是自我标榜?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地平线喜气洋洋地宣布其基于ISO/PAS 8800标准建立的AI安全流程体系,通过了美国exida的认证,并成为了全球首个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且慢,在为这份“全球首张”的光环喝彩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这张证书,究竟是智能驾驶领域的一剂强心针,还仅仅是企业自我宣传的又一工具?

地平线认证仪式

认证光环下的隐忧:智能驾驶的安全困境

毋庸置疑,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悬在整个行业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无论是算法的误判、传感器的失效,还是黑客的恶意攻击,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甚至是生命的逝去。近年来,智能驾驶事故频发,更是让公众对这项技术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关于安全标准的提升和认证的出现,都无疑会受到广泛的关注。

ISO/PAS 8800:行业标准的救命稻草?

ISO/PAS 8800作为全球首个针对道路车辆人工智能安全的标准,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它试图规范智能驾驶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开发流程,以确保AI技术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然而,标准终归是标准,它能否真正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更何况,智能驾驶技术日新月异,一个相对固定的标准,是否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说白了,有了标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执行,如何监督,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是更为关键的。

地平线的“全域安全”:真材实料还是空中楼阁?

地平线宣称其独创的“全域安全开发体系”实现了ISO/PAS 8800与ISO 26262、ISO 21448、ISO 21434三大国际安全标准的立体化融合,构建了面向智能驾驶产品技术研发的全链路AI安全防护网。这听起来固然很美好,但我们也不禁要问,这个“全域安全”究竟是真材实料,还是仅仅停留在PPT上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它能否经受住各种复杂场景的考验?要知道,智能驾驶的安全性不是靠几个标准和认证就能堆砌出来的,它需要的是持续的投入、严谨的测试和不断地改进。

地平线全域安全开发体系

安全是基石还是营销噱头?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博士在致辞中强调,“赋能智能汽车和机器人,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是地平线坚守的使命。这番话听起来充满情怀,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商言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安全固然重要,但如果安全仅仅被当作一个营销的噱头,那么它最终只会变成一纸空文。真正对用户负责的企业,会将安全融入到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仅仅在发布会上喊几句口号。

深耕安全,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地平线在功能安全、网络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值得肯定。但是,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它不仅仅涉及到技术层面,还涉及到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即使地平线在安全方面做得再好,也无法保证智能驾驶的绝对安全。更何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安全风险也会不断涌现。因此,地平线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Eberhar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