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月 2025, 周二

香港Web3嘉年華落幕:繁華散盡,誰在裸泳?

香港Web3嘉年華:繁華落盡見真淳?

嘉年華“冷”了嗎?直擊現場的幻滅與現實

“香港Web3嘉年華”,這名頭聽著挺唬人的,又是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又是HashKey Group,再加個香港政府站台,怎麼看都像是要搞個大新聞。可去了現場才發現,這場號稱匯聚全球精英的行業盛會,似乎並不如宣傳的那麼熱鬧。說白了,就是“冷”。

想當年,Web3的口號喊得震天響,各路人馬摩拳擦掌,都想在這塊新興的市場上分一杯羹。2022年發布宣言,到今年都第三屆了,按理說應該越辦越紅火才對。但現實卻是,人流量直接腰斬,展位也縮水不少,連隔壁新加坡Token2049的規模都比不上。更離譜的是,還有人說看到主辦方請香港本地的老人家來充場面,簡直是行業笑話。

這“冷”的原因,說起來也挺複雜。首先,加密貨幣市場現在是個什麼熊樣,大家心裡都清楚。關稅大戰打得火熱,幣價跌得媽都不認識,誰還有心情參加這種行業聚會?其次,二月份的共識大會已經把一部分熱度給搶走了。那些KOL們也不是傻子,去一次就夠了,沒必要再跑來香港湊熱鬧。最後,也是最關鍵的,Web3這行當現在是真沒什麼新東西了。技術沒突破,應用沒落地,參與者天天盯著幣價,普通用戶來了也只能是走馬觀花,搞得跟個大型社交派對似的。

展位經濟學:誰是聚光燈下的主角?

PayFi與MEME:老調重彈還是萬衆矚目?

要說這場嘉年華裡,誰是真正的“人氣王”,那還得是交易所。OKX的展位,那叫一個熱鬧,簡直是人山人海。說白了,現在的Web3,交易所還是最大的金主,也是人流的主要貢獻者。其次,就是MEME幣,尤其是那些所謂的“華人之光”,比如GMGN,也能吸引不少眼球。

至於熱點,PayFi(支付金融)這概念,還是有點人氣的。畢竟,誰不想用加密貨幣來支付呢?傳統金融機構也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匯豐銀行、ZAbank這些大佬,都在圓桌論壇上熱聊Web3支付。上海數據交易所和博時基金也來湊熱鬧,前者關注RWA(真實世界資產),後者則是想在數字貨幣基金上撈一筆。看來,華夏基金(香港)推出的“華夏港元數字貨幣基金”確實刺激了不少人。

過氣網紅與明日黃花:DePin、Solana、TON的尷尬處境

但有趣的是,之前那些紅極一時的概念,比如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在這次嘉年華上卻沒什麼人問津。只有一隻跟AI概念掛鉤的機械狗,還在孤零零地翻滾。在共識大會上風光無限的Solana和Sui,在香港也變得黯淡無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幣價太低迷了。當然,這兩家也有自己的獨立活動,可能覺得主會場太low了吧。

還有TON,經歷了一輪創始人風波後,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吹噓自己是“爆發前夜”了。去年還有獨立的分論壇,今年只能回到參展片區,雖然也佔了一條街,但人氣明顯不行。這也說明,Web3想真正破圈,把Web2的用戶拉進來,比想象中要難得多。之前就傳出不少鏈遊項目方“叛逃”TON的消息,看來這條路並不好走。

KOL人才市場與VC的退場:產業鏈的微妙轉變

更慘的是BTC生態,簡直是無人問津。BTCFi(比特幣金融)也沒什麼作為,比特幣生態似乎真成了市場口中的“偽命題”。

主會場失意,Side Event得意:一場場流動的盛宴

要說這場嘉年華裡,誰是真正的“人氣王”,那還得是交易所。OKX的展位,那叫一個熱鬧,簡直是人山人海。說白了,現在的Web3,交易所還是最大的金主,也是人流的主要貢獻者。其次,就是MEME幣,尤其是那些所謂的“華人之光”,比如GMGN,也能吸引不少眼球。

華人大佬的“恩仇錄”:幣圈權力遊戲的幕後花絮

CZ、孫宇晨、李林:一笑泯恩仇背後的利益糾葛

嘉年華這種場合,除了看項目、聊技術,最大的看點,還是那些華人大佬們的八卦。這次BUIDL 2025活動現場,CZ(趙長鵬)、孫宇晨、李林這些老OG們居然齊聚一堂,簡直是活久見。要知道,這幾位大佬之間,隨便拎出兩個,都有一籮筐的恩怨情仇。

就拿孫宇晨和李林來說,兩個月前還在社交媒體上互撕,孫宇晨指責李林隱瞞盡調材料,說什麼“火幣內部3000萬美元的財務窟窿”。結果兩個月後,兩人就抱在一起喝“交杯酒”,這反轉劇情,比電視劇還精彩。CZ和孫宇晨,分別是幣安和波場的創始人,明面上是合作夥伴,背地裡也是競爭對手。前幾天,孫宇晨還發文控訴First Digital Trust(FDT)資不抵債,搞得CZ和何一也跟著躺槍。

這幾位大佬,在酒桌上談笑風生、親切擁抱,讓人不得不感嘆,幣圈真是個神奇的地方。除了他們,沈波、蔡文勝、寶二爺這些老傢伙也都來了。這些遠古大佬們集體復出,背後到底有什麼盤算,也給市場留下了無盡的遐想。說白了,幣圈就是個名利場,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Vitalik的孤獨:信仰與價格的錯位

與這些受人追捧的華人大佬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代表西方陣營的Vitalik Buterin。在以太坊價格跌破1500美元,幣價一片慘淡的背景下,這位創始人收到的,更多的是批評和指責。台上,Vitalik還在自信滿滿地演講,要把以太坊打造成世界計算機;台下,一群人卻在心裡吐槽,幣價什麼時候才能漲?技術派和價格派的矛盾,簡直要爆發。

私下裡,對Vitalik的議論也沒停過。更有趣的是,有人在社交媒體上說,CZ和Vitalik同時出現,CZ更受歡迎。人流的湧動,永遠追隨著流動性。或許和Vitalik相比,現在的CZ更像個“網紅”,更能吸引眼球。畢竟,在現場的價格預測中,800美元都成了以太坊的常態,而BNB至少還有喊單的潛力。說白了,現在的幣圈,信仰已經變得廉價,只有真金白銀才能讓人興奮。

香港Web3: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政策的暖風與實際的寒意:香港Web3發展的困境與機遇

總的來說,香港Web3嘉年華,從2023年的躊躇滿志,到2024年的人山人海,再到如今的人氣冷淡,完美地折射出了整個行業的現狀。熱點和創新不足,真實應用遲遲不來,這些問題似乎都被人刻意忽略了。熊市已經初步成型,交易所們焦急地拉新,項目方哀鴻遍野,散戶們苦苦堅守山寨幣,VC的錢也快燒光了。

但熊市也有熊市的好處,噪音少了,成本低了,正是打磨產品的關鍵時期,有利於好項目脫穎而出。另一方面,新資產流通和錢的流向是關鍵,傳統金融和新興技術正在融合,監管也在不斷完善,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但回到嘉年華本身,八卦滿天飛、社交正當頭,這才是真實的寫照。孫宇晨女友之謎、雞蛋文學瘋傳,熙熙攘攘的人流,心思各異,這種錯配似乎也體現在整個行業的發展中。

話題轉向香港,儘管由於各種原因,香港Web3發展得並不盡如人意,但生態已經初步成型,而且從政策角度來看,無論是RWA試點,還是穩定幣監管,香港在Web3的開放度都穩居全球前列。在大會上,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茂波表示,香港政府正在為穩定幣發行人制定監管制度,第二份有關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聲明也將在今年公布。截至目前,政府已撥款5000萬港元支持數碼港推動Web3生態圈建設,吸引多家Web3企業落戶香港。

據香港財庫局副局長陳浩濂透露,截至去年9月,香港已擁有超過1100家金融科技企業,年增長達15%以上,涵蓋數字銀行、虛擬保險、虛擬資產教育平臺等多元領域,其中包括8家持牌數字銀行、4家持牌虛擬保險公司和10家持牌虛擬資產教育平臺。

多一點耐心:香港的窗口效應與長期價值

政策也隨之而來,4月7日,香港證監會正式發布通函,明確允許虛擬資產現貨ETF在審慎監管框架下參與鏈上質押活動,同時也放寬了對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相關限制,允許持牌交易平臺向客戶提供質押服務。

雖然香港的窗口作用在當下效應有限,但長期而言,若要從傳統機構破圈,集合規和開放為一體的香港,仍然是最適合的發展土壤。以此來看,看客們,對香港,或許應該多一點耐心。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Web3的未來,也需要時間來驗證。

來自X的聲音:一線從業者眼中的行業百態

以下節錄自X(Twitter)上幾位參會者的短評,略有刪減,力求呈現更真實的行業觀察:

AB Kuai.Dong:凛冬將至,各懷鬼胎

  • “這應該是參加過最冷清的香港大會了。展會招商困難,媒體也抱怨項目方預算縮減。” 這句話直接點明了行業的窘境:沒錢了。

  • “不少從大所出來的同行,又想回交易所上班了。穩定壓倒一切,螺絲釘也比漂泊強。” 牛市造富神話破滅,求穩心態抬頭。

  • “早期發幣的琢磨著熊市做點事,下個牛市再發幣;最近發幣的愁到不行,做什麼都是錯的。” 投機心態依舊,只是時機不對。

  • “VC也兩極分化:之前投太高的被市場教訓,新項目估值又壓得很低。” 市場的殘酷調整,也讓VC變得謹慎。

  • “CZ比Vitalik更受歡迎,信仰不如流量。” 直擊靈魂的一句話,幣圈本質還是逐利。

  • “以太坊的問題,已經達成共識,到處都是質問和議論。” Vitalik的理想,在幣價面前一文不值。

  • “做市商和機構普遍看ETH到800以下。” 市場情緒極度悲觀。

  • “歐美老外明顯少了,香港故事不再吸引人。” Fomo情緒退潮,國際化受阻。

  • “擼毛黨改變了家裏的經濟狀況,女巫雖埋了一些工作室,但也造富了一批人。” 風險與收益並存,依舊有暴富機會。

  • “香港成為了一個有趣的加密交流中心,暗流湧動,回不去和過不來的都在這裡摩擦和碰撞。” 各種勢力聚集,尋找新的出路。

  • “中文頭部博主布局潮牌、醫美、港股上市公司等,形成產業網。” KOL變現方式多樣化,已不僅僅是幣圈喊單。

總體來看,AB Kuai.Dong的觀察充滿了悲觀情緒,但也點出了行業內的一些真相:錢不好賺了,人心思變,各懷鬼胎。

DeFi Teddy:敘事退潮,回歸本質

  • “只講敘事的VC幣將無法支撐高估值;Meme幣長期存在,但是紅利正在消失;項目回歸到基本面和PMF(產品市場契合度)。” 市場更加理性,空洞的敘事不再奏效。

  • “RWA正在緩慢崛起;AI X Crypto正在尋找PMF,或有1天爆發。” 新的熱點還在探索中。

  • “未來項目有IPO和TGE兩種退出方式。” 退出渠道多元化。

  • “VC:投不動了,出手比較少,主要管退出和二級,勉強在看AI。” VC謹慎,更關注退出。

  • “項目方:原來的路走不通了,瘋狂pivot,最關心的詞是Runway。” 項目方求生欲強烈。

  • “投研KOL:市場不想看內容,自己也不知道還能奶啥。” KOL陷入迷茫。

DeFi Teddy的觀點相對理性,強調回歸基本面,並看好RWA和AI X Crypto的潛力。

ZTZZ ฿:草莽不再,尋找下一個熱點

  • “這一屆KOL的質量,遠遠不如2017-2018的KOL。現在想想,1718的KOL輸出的幹貨,搞事的動力,甚至是眼光的長遠,放在互聯網裏也是頂級的那一批。” 懷念過去,也反映了現在KOL的素質下降。

  • “熊市裡开始有有意思的項目和團隊出現了。但下一輪的熱點在哪裏,還不是很明確。加上不少VC虧掉了褲子,所以現在大家都處於謹慎投資的狀態。” 熊市是沉澱的好時機,但下一個風口還不明朗。

  • “新創業的項目方,不要放棄思考,也不要停止努力。這一輪進圈做項目的人,大多數都是有優秀學歷的人,身上的共性很明顯。幣圈的草莽英雄的確是變少了。有的項目還活着,但已經死了。太多項目方老板在急切的尋求退出路徑。” 行業門檻提高,草根難以出頭,項目方生存壓力巨大。

  • “鏈上交易所這個賽道,的的確確是有彎道超車的機會的。應該不會是什么BOT機器人。這個產品的最終形態是什么樣的,我們尚不清楚,但這個東西真正出現的瞬間,就會如同超新星爆發,給CEX交易所的霸權帶來衝擊和挑战。” 看好鏈上交易所的發展前景。

ZTZZ ฿ 認為行業正在洗牌,草莽英雄時代已經過去,鏈上交易所或將帶來新的變革。

cryptoHowe.hl | 0xU:錢難賺了,耐心等待

  • “大會質量和氛圍相比去年不及五分之一印象中去年的會場新項目方還是挺多的,甚至連Meme 項目方都买了展臺。今年掃了眼基本都是些大 Infra、技術服務提供商。肉眼可見的大家沒什么錢了。” 再次印證了行業沒錢的事實。

  • “這次來了挺多新人,老人們來的並不多,同時這次的KOL 含量很高。項目方和 VC 都少了很多。” 新人湧入,老人離場,行業換血。

  • “打狗工具賽道仍然很火熱最近聊到了好幾家新出來的打狗工具,但整體功能和UI 其實都大同小異,甚至連一些大機構本着寧可賭錯也不放過的心態开始自己下場做這類工具,間接說明還是有很多人認為之後Meme 還是有繼續爆發的可能性。但現在做工具類產品timing並不好,且難以做出差異化,基本都是靠早期佔據生態位、中後期各類營銷推廣以及團隊自身人脈資源。Meme賽道性價比最高依然是賭場 > 工具設施 > 盤子 。” MEME幣依舊有市場,但競爭激烈。

  • “RWA 和 AI 是大家討論最多的兩個話題。RWA 其實是我沒想到的,原以為大家會說一些 Meme AI 之類的 Alpha。總的來說 RWA 這個賽道基本難以證僞,但其本質跟 Crypto 的關系不大 可以將其簡單理解為是傳統老錢們在尋求的一種既能滿足合規要求又能更快更簡單融錢的新方向。業務向以 toB toG 為主,散戶們基本沒有什么可以參與的方式。” RWA被看好,但與加密貨幣的關係不大。

  • “問了一圈大家對市場的預期,基本都看6 月過後,但個人認為 6 月確實是快了點,下半年的確定性可能會更大一些,保持耐心。” 對市場保持耐心。

cryptoHowe.hl | 0xU的觀點更為冷靜,提醒大家保持耐心,並關注RWA和AI的發展。

總而言之,這些來自X的聲音,呈現出一個真實而複雜的行業百態:熊市漫漫,創新不足,錢難賺了,但依舊有人在尋找新的機會。

Eberhar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