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7 月 2025, 周四

以太坊新勢力:ECF挑戰傳統,能否助ETH衝破一萬鎂?

以太坊新勢力:ECF挑戰傳統,能否助ETH衝破一萬鎂?

戛納風雲:一萬鎂以太幣的豪言壯語與社區基金會的誕生

七月一日,法國戛納,陽光刺眼,海風喧囂,但更喧囂的是 EthCC 大會的舞臺。

ETH衝破天際:一個開發者的激昂宣言

想像一下,在擁擠的會場裡,以太坊開發者 Zak Cole 站在聚光燈下,聲嘶力竭地喊出: 「ETH to $10k isn’t a meme, it’s a requirement!」 (以太幣漲到一萬美元不是玩笑,這是必要!) 這句話彷彿一顆炸彈,瞬間引爆了整個加密社群。要知道,當時以太幣的價格還在低谷徘徊,一萬鎂的目標簡直是天方夜譚,充滿了瘋狂的味道。但正是這種瘋狂,點燃了人們心中那團名為「希望」的火焰。

以太坊社群基金會(ECF):挑戰者還是攪局者?

更令人震驚的是,Cole 緊接著宣布成立 Ethereum Community Foundation (ECF),一個自詡以社群為本、誓將以太幣推向新高的組織。這個名字,巧妙地與官方的以太坊基金會(EF)僅有一字之差,讓人不禁聯想:這究竟是致敬,還是赤裸裸的挑戰?

Cole 的發言更是火藥味十足:「我們說以太坊基金會(EF)不願說的話,做它們不願做的事。我們為 ETH 持有者提供服務,因為您值得擁有更好的。我們的北極星,我們的代幣 Ticker,是 ETH。」

這番話,直接將矛頭指向了長期以來備受詬病的以太坊基金會。一時間,掌聲與質疑齊飛,有人高呼「社群覺醒」,有人嘲諷「投機噱頭」。畢竟,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口號喊得震天響,最終卻淪為一場鬧劇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新瓶舊酒?ECF 的宏圖與爭議

面對社群的複雜情緒,ECF 的下一步至關重要。畢竟,喊口號誰都會,但真正能將理想 воплотиться (俄語:實現) 的,卻寥寥無幾。 那麼,ECF 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劍指一萬鎂:ECF 的三大目標

從 Cole 在戛納的演講來看,ECF 的目標堪稱「激進三部曲」:推高 ETH 價格、加速機構採用、賦權社區。簡而言之,就是要讓以太幣漲到一萬美元,讓華爾街的大佬們也來玩以太坊,讓社群成員真正掌握話語權。這三個目標,聽起來都讓人熱血沸騰,但實現起來,卻是難如登天。

具體策略:不可變、無代幣與社區至上?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ECF 祭出了具體的策略。首先,他們將通過資助高交易量項目(例如現實資產代幣化)來增加 ETH 的銷毀量,從而減少流通供應,並藉此推高 ETH 價格。其次,ECF 計劃為銀行和企業提供簡易的以太坊集成方案,推廣以太坊作為全球結算層,吸引傳統金融入場。最後,他們承諾通過 Ethereum Validator Association (EVA) 和 coin voting 機制,讓驗證者和社群在協議開發和資助分配中擁有更多話語權。

ECF 強調,他們的執行圍繞那些「不可變、無代幣」的項目展開。 換句話說,ECF 不會發行自己的代幣,而是專注於建設以太坊生態。這聽起來很美好,但問題是,沒有代幣,如何激勵開發者和社群參與?

諸葛亮再世?誰能拯救以太坊?

有趣的是,有人將 ECF 的出現,比作《三國演義》中劉備白帝城托孤。 如果說以太坊基金會(EF)是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那麼,ECF 會是那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嗎? 這個比喻,充滿了戲劇性,但也反映了社群對以太坊現狀的焦慮。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的這句話,既是託付,也是警醒。以太坊的未來,究竟掌握在誰的手中?

以太坊基金會(EF):昔日燈塔,今日困局

曾幾何時,以太坊基金會(EF)是以太坊生態的燈塔,引領著社群前進的方向。然而,時光荏苒,如今的 EF 卻深陷內憂外患的泥潭,光芒黯淡。

高額支出與決策黑箱:EF 的原罪?

EF 2023 年的支出高達 1.349 億美元,這筆巨款用於資助主網升級、零知識證明等項目。 這些項目固然重要,但 EF 在資金分配上的透明度卻飽受批評。 社群質疑其 Ecosystem Support Program 缺乏資金分配細節和項目進展的公開,決策權也過於集中在少數管理層手中,與去中心化的理念背道而馳。 這種「黑箱作業」的方式,無疑加劇了社群的不滿。

內憂外患:人才流失與市場失利

屋漏偏逢連夜雨,2024 年,EF 的研究員 Justin Drake 和 Dankrad Feist 因 EigenLayer 顧問爭議而辭職,進一步暴露了 EF 內部存在的利益衝突問題。 X (前 Twitter) 平台上,關於「EF 失控」的呼聲此起彼伏。 內部重組和裁員,也進一步凸顯了 EF 的管理困境。 人才流失,無疑是對 EF 的一次沉重打擊。

Solana 的崛起:以太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更糟糕的是,以太坊在市場上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2024 年,以太坊主網收入大幅下降,Layer 2 解決方案 (例如 Arbitrum、Optimism) 分流了大量的交易量。 此外,EIP-1559 的 ETH 銷毀機制,也因為主網活動的減少而效果減弱。 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在 2024-2025 年的牛市中,ETH 價格表現遠遠落後於 Solana。 Solana 在交易速度和低費用上的優勢,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和開發者。 Binance Smart Chain 也分流了部分 DeFi 流量。

機構採用方面,EF 的中立立場,讓以太坊在傳統金融的擴張中進展緩慢,遠不及 Solana 與企業的積極合作。 這些內憂外患,無疑為 ECF 的登場,創造了機會。

Zak Cole:救世主還是連續創業家?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ECF 能不能將 ETH 帶到一萬美元,最終還是要看人。 而這個人,就是 Zak Cole。

過往履歷:光環下的陰影?

只不過,Zak Cole 這位核心開發者的過往,卻如同一柄雙刃劍,既為其雄心增添光環,也為 ECF 的公信力蒙上陰影。 他是圈內出了名的連續創業者,曾擔任多個項目的聯合創始人。 只是這些連續創業的結果,似乎與他現在要賦權以太坊社群的口號背道而馳。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連續創業家」這個頭銜,有時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因為,社群往往是這些創業嘗試中,受傷害的接盤俠。

據 X 上知名爆料博主加密無畏透露,Zak 參與的幾個比較大的項目,市場表現都不太理想。 比如 BTC L2 Corn,上線不久就已破發,同時空投策略也反擼了社群一波;而 2017 年其參與的遠古項目 ICON,代幣幾乎歸零。

價格驅動策略:投機還是信仰?

這裡面當然有整個加密市場不景氣、各類敘事和項目被證偽的環境問題,但你也很難相信,一個連續創業、反覆重來的人,會在以太坊社群中注入持久的心血。 ECF 的「ETH to $10k」雄心,此時仍然要打一個問號。 它的價格驅動策略,例如資助高銷毀項目和機構採用計劃(如與銀行合作),或許能在短期內推高 ETH 價值,但也面臨著投機風險和中心化隱患。

社群的命運:棋子還是主人?

畢竟,你並不知道下一個加密項目,會不會是上一個 rug pull (捲款跑路) 的換皮。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信任是一種稀缺資源。 Zak Cole 能否贏得社群的信任,將直接決定 ECF 的成敗。

幣圈迷霧:透明承諾與未竟之夢

加密貨幣圈浮浮沉沉,我們見過太多起伏,而往往透明的承諾只是口號,社群不過是被價格野心裹挾的棋子。 ECF 的出現,無疑為這個充滿變數的市場,增添了一絲新的懸念。

Zak Cole 的豪言壯語,或許能激勵一部分人,但更多的人,或許會選擇觀望。 畢竟,在幣圈裡,沒有人是永遠的贏家,也沒有人是永遠的輸家。 唯一不變的,是市場的波動和人性的貪婪。

ECF 的故事,最終會走向何方? 是成為以太坊的救世主,還是淪為一場曇花一現的鬧劇? 我們拭目以待。

這次,會不一樣嗎? 這個問題,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Eberhar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