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5 月 2025, 周五

找钢集团借壳上市:盛宴还是危机?

找钢集团借壳上市:一场提前上演的“资本秀”?

2025年3月10日,找钢集团通过与SPAC公司Aquila合并,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以De-SPAC方式上市的企业,股票代码6676.HK,发行价定在10港元。华兴新经济基金自然是乐见其成,毕竟早在2015年就领投了找钢集团的D轮融资,并在2017年再次加码。

但这种看似光鲜的上市背后,总让人觉得有些许微妙的不安。SPAC上市,说白了就是“借壳上市”的变种。这种方式确实能缩短上市时间、降低成本,但同时也绕开了传统IPO的严格审查,给了一些资质平平,甚至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资本市场的捷径。

被美化的财务数据?

招股书上的数据确实好看,截至2024年9月,营收同比增长41.68%,毛利增长21.68%,经调整EBITDA也实现了盈利,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但这就能证明找钢集团真的已经进入了“盈利拐点”了吗?

别忘了,钢铁行业是周期性极强的行业,行情好的时候,猪都能飞上天。而找钢集团的营收增长,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益于当时钢铁价格的上涨。一旦钢铁价格下跌,找钢集团的盈利能力还能维持吗?

更何况,这些财务数据都经过了“调整”。所谓的“经调整EBITDA”,到底调整了哪些项目?为什么要调整?这些调整是否合理?这些问题,招股书中并没有详细说明。投资者在面对这些经过“美化”的数据时,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看似稳固的客户关系?

招股书还强调,找钢集团拥有高达1.5万名注册卖家和18万名注册买家,且复购率很高。数据还显示,2021年前500大买家中,有91.8%在2023年仍然与找钢集团进行交易;中小企业买家的平均一年净现金留存率高达131.1%。

但这些数据,真的能说明找钢集团的客户关系非常稳固吗?要知道,在B2B交易平台,客户的忠诚度往往和价格、服务、以及其他平台的竞争策略密切相关。

假设另外一家平台提供更低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或者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活动,这些客户还会继续留在找钢集团吗?所谓的“高复购率”和“高留存率”,很可能只是短期内,缺乏更有竞争力的替代品所导致的结果。

更何况,这些数据并没有披露流失客户的具体情况。如果流失的客户都是一些大型企业,那么即使剩余的客户的留存率再高,也无法弥补大型客户流失带来的损失。

长坡厚雪,还是危机四伏?

华兴新经济基金合伙人吴斌将工业原材料交易称为“长坡厚雪”的赛道,并对找钢集团的未来充满信心。但他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钢铁行业的竞争格局,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除了找钢集团之外,还有欧冶云商、钢银电商等竞争对手。这些平台都在积极拓展市场份额,推出各种创新服务。找钢集团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并非易事。

此外,钢铁行业还面临着产能过剩、环保压力等诸多挑战。这些挑战,都可能会对找钢集团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更何况,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对钢铁的需求可能会逐渐减少。这意味着找钢集团未来的增长空间,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总而言之,找钢集团的上市,看似是一场资本的盛宴,但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确定性。投资者在面对这家公司时,需要保持理性,切勿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毕竟,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少“一夜暴富”的故事,但更多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悲剧。

Eberhar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