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香港互认基金成为基金行业一大焦点。自放宽销售额度限制后,内地投资者对互认基金的热情高涨,投资规模迅速飙升。据报道,截至1月9日,内地整体销售规模已达1800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级债券型基金尤其火爆,部分产品甚至已接近新规下80%的配额上限,部分产品已暂停申购。
内地资金涌入互认基金的主要原因是境内资产回报率走低,而海外资产,特别是香港债券市场,收益率相对较高。例如,投资级债券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可达5%-7%,高收益债券型基金更可达11%-13%。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信托等机构成为这波申购的主力军。
虽然互认基金整体销售火爆,但增量资金主要集中在债券型基金,特别是投资级债券基金,股票型基金的增量有限。其中,不含锁汇的债券基金尤其受关注,这可能暗示了市场对美元升值的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规大幅扩容了配额,但目前仍有多只公募基金在排队审批中,审批速度有待观察。此外,2021年后批准的债券型互认基金目前尚未对个人投资者开放,仅限机构投资者。
与QDII、QDLP、TRS、跨境理财通等其他资金出海渠道相比,互认基金具有额度充裕、无单产品规模限制、申购门槛低等优势,但其综合费率相对较高,税收优惠力度也相对较弱,赎回时间也较长,投资者需谨慎考虑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