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只跨境ETF发布公告提示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引发市场关注。其中,标普消费ETF(159529)溢价率甚至超过50%,已于2025年1月10日起停牌。
多只跨境ETF遭遇溢价风险
1月9日晚间,包括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159529)、南方东英富时亚太低碳精选ETF(159687)、嘉实德国DAX ETF(159561)、华夏标普500 ETF(159655)等多只跨境ETF纷纷发布公告,提示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这些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显著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投资者盲目追高可能面临重大损失。为保护投资者利益,部分基金已采取停牌措施,例如标普消费ETF已停牌,南方东英富时亚太低碳精选ETF也短暂停牌。
公告中明确指出,跨境ETF的二级市场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金份额净值、市场供求关系、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基金管理人表示,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的规定,进行投资运作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前期溢价风险提示后,部分ETF二级市场价格巨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跨境ETF价格被疯炒的情况有所增多,导致溢价现象频发。例如,标普消费ETF在2025年1月9日大涨10.02%,2025年以来累计上涨22.82%。然而,以往经验表明,一些跨境ETF在提示溢价风险后,二级市场价格涨势减缓,甚至出现剧烈波动和下跌。这警示投资者,盲目追高跨境ETF存在巨大的风险。回顾一年前(2024年1月),多只跨境ETF在连续大涨后出现巨震,不少追高投资者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投资者需理性投资,谨慎应对风险
面对跨境ETF溢价风险频发的情况,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谨慎投资。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前充分了解产品信息,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避免盲目追高。关注基金净值,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规避潜在风险。同时,投资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进行投资,并注意保护自身权益。
未来展望
虽然目前多只跨境ETF因溢价风险停牌,但市场对跨境ETF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未来,监管部门可能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投资者需关注相关政策变化,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理性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