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将迎来新的变革。在刚刚结束的CES展会上,吉利、长城、宝马等车企纷纷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成果,标志着AI技术已成为车企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指出汽车工业发展分为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阶段,如今,智能化已成为行业焦点。然而,目前车企的智能化体验大多集中在语音控制、辅助驾驶等功能上,同质化竞争严重。因此,更高级的AI技术成为车企追逐的目标,例如吉利推出的“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以及宝马搭载AI大语言模型的新一代智能个人助理。
除了AI,车企还在多个维度寻求突破,包括智能化、设计、电池性能、个性化用户体验以及完善的服务网络。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市已出台法规,支持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但目前大部分车企尚未推出真正意义上的L3级产品,这将成为2025年车企竞争的焦点。
在充电方面,快速充电技术将成为标配,800V甚至900V高压平台将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而蔚来主推的换电模式,虽然方便快捷,但也面临着换电站数量有限、兼容性不足等挑战。
针对细分市场需求,车企也开始调整策略。例如,理想汽车专注于家庭用户的安全、空间和续航;小米则注重年轻用户对外观和操控性的需求。未来,车企需要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用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2024年销量增长迅速,超过纯电动汽车,成为市场增量主力。比亚迪等车企的成功经验也推动其他车企纷纷布局插电混动车型。虽然业内人士认为纯电动汽车仍然是最终发展方向,但插电混动汽车作为过渡形态,将在2025年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最后,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奇瑞、上汽等车企已取得显著成绩,而新兴势力也正积极布局海外业务。未来,全球市场将为中国车企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