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8 月 2025, 周日

谷歌前CEO的加密豪賭?$KTA暴跌疑雲:南方朔也難辨真假,投資星辰大海需謹慎,或成台積電除息後的泡沫。

谷歌前CEO的加密豪賭?$KTA暴跌疑雲:南方朔也難辨真假,投資星辰大海需謹慎,或成台積電除息後的泡沫。

鏈上靚仔的隕落:$KTA 暴跌疑雲與谷歌前 CEO 的愛恨情仇

$KTA 的崩盤:一條推文引發的血案

昨晚,Base 鏈上曾風光無限的「拉盤靚仔」$KTA,宛如一顆流星般迅速隕落。截止發稿,24 小時內跌幅已達驚人的 20%。這場崩盤的導火索,竟是一條看似不起眼的推文。幣圈風雲變幻,有時候壓垮駱駝的,真就是一根稻草。

社區用戶 MRG(@thespacecatjr)在親身體驗過 Keeta 的測試網後,毫不客氣地指出這個項目完全是個騙局。他直言:「區塊瀏覽器就是用 Vercel 搭建的一個假頁面,上面展示的交易數據都是偽造的。Swap 功能根本無法使用。白皮書是 AI 拼湊的垃圾,文檔也一樣。甚至他們懶得去測試自己的 SDK。」 簡而言之,這根本就是一場精心包裝的騙局,而且包裝手法還十分粗糙。

鏈上神探 ZachXBT 的犀利點評:技術不行,KOL 來湊?

如果說 MRG 的爆料只是點燃了導火索,那麼鏈上偵探 ZachXBT 的評論,則無疑是火上澆油,讓 $KTA 的暴跌更加猛烈。ZachXBT 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一個項目最賣力宣傳的人不是實際開發者,而是一些來路不明的 KOL(比如 Nekoz 之類),通常就意味著這個項目的技術並不怎麼樣。一個所謂『嚴肅』項目的 L1 鏈,在還沒出產品就發幣、上線還收高額稅費,最終被炒到天價估值——這種事永遠都很離譜,也很好笑。」

Zach 還暗示,Keeta 對代幣供應的控制手段十分高明,這背後或許隱藏著更大的陰謀。在幣圈,代幣經濟模型的設計至關重要,一旦被項目方操控,散戶投資者往往會血本無歸。

官方的回應:6 月 12 日直播測試,真金不怕火煉?

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Keeta 官方賬號終於坐不住了,宣布將於 6 月 12 日進行全程直播測試,並聲稱與 Google Spanner 工程團隊合作,驗證 Keeta 每秒處理 1000 萬筆交易的能力。這場直播測試,無疑是 Keeta 自證清白的最後機會。然而,這究竟是亡羊補牢,還是另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真假難辨,霧裡看花。就像 南方朔 筆下的政論文章,總是充滿了真真假假的訊息,讓人難以捉摸。投資者在追逐 星辰大海 的同時,更要擦亮眼睛,小心駛得萬年船。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下一個 $KTA 暴跌的犧牲品。

谷歌前 CEO 與 Keeta 的投資往事:一場豪賭還是一場騙局?

Eric Schmidt:從科技巨頭到加密推手

熟悉 Base 生態的玩家,最近肯定沒少聽到關於 Keeta 的介紹。除了它從發射至今超過 600 倍的驚人漲幅,以及超過 16 億美元的全流通市值,更引人注目的是它曾獲得包括前 Google CEO Eric Schmidt 和其創立的孵化器平台 Steel Perlot Management 在內的投資者提供的 1700 萬美元資金支持。

Eric Schmidt,這位硅谷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巨頭之一,自 2001 年起擔任谷歌 CEO,主導了公司從搜索引擎擴展至 Android、地圖、Gmail、雲計算等多個關鍵產品線的戰略轉型,並見證了其母公司 Alphabet 的崛起。卸任後,他逐漸將重心從企業管理轉向科研、外交和早期科技投資,尤其熱衷於 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及軍事技術的布局。如今,將目光投向加密貨幣領域,也算是順應時代潮流,擁抱 ai 的最新體現。

燒錢俘獲美人心:Steel Perlot 的誕生與 Schmidt 的愛情故事

Eric Schmidt 的 Steel Perlot 公司,曾被視為 Schmidt 從谷歌退休後最公開投入的創業平台之一。而 Steel Perlot 的創始人兼 CEO Michelle Ritter,還是他的婚外女友。這段故事,充滿了金錢、權力和愛情的味道,比 郭書瑤 主演的八點檔還精彩。

兩人於 2020 年相識,當時 Ritter 還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大三學生。很快,在 Schmidt 提供的資金、人脈與影響力加持下,Ritter 成立了 Steel Perlot,聲稱將孵化「AI + 區塊鏈 + 支付」領域的下一代公司。這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實際效果嘛,就見仁見智了。

2021 年從哥倫比亞法學院畢業的 Ritter,曾在美國國土安全部擔任網絡安全研究助理,也曾在律所 Skadden 實習。她聲稱是通過法學院關係認識了 Schmidt。據《紐約郵報》當年報道,他們在共同參加維珍銀河火箭發射儀式時開始約會,不久之後他們在紐約豪華俱樂部 Zero Bond 舉行派對,正式啟動 Steel Perlot。這場派對,無疑是權力和金錢的完美結合,也為 Steel Perlot 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在感情與商業交織的幾年裡,Schmidt 不僅為 Steel Perlot 提供了約 1.4 億美元的資金,還將 Ritter 納入他的社交與投資圈層,包括與 OpenAI 的 Sam Altman、Scale AI 的 Alexandr Wang 等人同席出席活動,甚至安置 Ritter 的父母住進自己在貝萊爾的豪宅旁。這簡直就是現代版的「烽火戲諸侯」,只為博美人一笑。

在《The Information》的報道中,Ritter 和 Schmidt 倆人在 2020 年相遇後,開始討論有關商業戰略的大想法。最終,Ritter 提出了她對 Steel Perlot 的願景——一種新型對衝基金,使用先進的交易策略,同時孵化涉及支付、加密貨幣、人工智能和創客經濟的初創企業。這個願景聽起來很美好,但要實現它,可不是光靠愛情就能做到的。

Steel Perlot 定期從 Hillspire 獲得資金,Hillspire 是一家龐大的硅谷家族辦公室,是 Schmidt 管理其私人財富的核心實體,為多個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甚至當 Steel Perlot 無法負擔公司運營開支時,Hillspire 直接承擔了 250 萬美元的薪資和信用卡債務。這簡直就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現實版,但現實往往比小說更殘酷。

內部文件顯示,截至 2022 年底,Steel Perlot 大約有 90 名員工,全年工資支出達 1600 萬美元,公司員工的平均年薪超過 30 萬美元。Steel Perlot 的其他費用也在不斷增加,根據財務記錄,這家初創公司在紐約 SoHo 區附近和洛杉磯租用了辦公室,每月花費超過 16 萬美元。如此燒錢,也難怪最後會落得個資金鏈斷裂的下場。

在 Ritter 的領導下,Steel Perlot 公司肆意揮霍員工的高薪,卻只帶來了微薄的收入。內部文件顯示,Steel Perlot 孵化的一些初創公司,比如一家為社交媒體創作者開發工具的公司,在成立不久後就關閉了。前員工表示,Ritter 經常告訴員工,她已經從新投資者那裡籌集到了大筆資金,但這些投資者從未出現過。這簡直就是一場空手套白狼的遊戲,而 Ritter 似乎樂在其中。

好景不長:愛情的裂痕與資金鏈的斷裂

這段桃色關係並未延續太久, 2023 年下半年,Schmidt 和 Ritter 之間的戀愛關係開始出現裂痕。大約在 2022 年年中,Ritter 指責 Schmidt 與其他女人上床和旅行,她對 Schmidt 仍與 Wendy Schmidt 保持婚姻關係感到越來越沮喪。看來,再美好的愛情,也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和現實的摧殘。

一位前員工說,在 2022 年一次前往法國的員工旅行中,Ritter 與 Schmidt 爭吵,因為 Schmidt 沒有邀請她參加與他網絡中的人舉行的會議。她還對一篇介紹 Steel Perlot 的初創公司 Keeta 的新聞報道中提到 Schmidt 是投資人卻沒有提到她的公司感到憤怒。這簡直就是一場鬧劇,而 Ritter 似乎越來越失去理智。

2024 年年初,Ritter 和其他高管向 Schmidt 的 Hillspire 公司尋求額外資金,以資助公司運營,但條件是初創公司必須達到業務里程碑並籌集到外部資金。Hillspire 以業務進展滯後為由拒絕了。看來,Schmidt 也不傻,不會一直當冤大頭。

隨著媒體報道 Schmidt 與妻子在不同社交場合的互動,外界也傳言 Schmidt 已中止對 Steel Perlot 的進一步資助,公司運營陷入困境。這簡直就是一場大戲,而 Schmidt 和 Ritter 最終也走到了分手的結局。

在 Steel Perlot 的員工內部信中,Ritter 指責 Schmidt 未履行繼續支持的承諾,將公司的困境歸咎於私人情感的中斷。而 Schmidt 周邊人士則透露,Ritter 在經營中誇大融資進展、誇張包裝項目,以博取更多支持,最終讓他決定抽身。看來,這場愛情和金錢的遊戲,最終以一地雞毛收場。或許,這就是現實的殘酷之處,愛情不能當飯吃,金錢也買不到真愛。

Keeta 變空氣盤?Steel Perlot 投資的其它公司現狀如何?

Keeta 的疑點重重:被刪除的質疑與周末拉盤的秘密

目前,在 Keeta 官方推特賬戶「@KeetaNetwork」中,已經搜尋不到與 Schmidt 和 Steel Perlot 投資相關的任何表述。這就像是刻意抹去曾經的痕跡,讓人不禁懷疑其中是否隱藏著更大的秘密。畢竟,在幣圈,消息的真假往往難以分辨,而項目的宣傳策略更是變化莫測。

社區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評論,稱「第一天聽完團隊在 Spaces 上的發言、花幾個小時研究之後就已經很明顯了——Schmidt 投資的那個項目其實是幾年前、而且完全不同的東西。」這似乎暗示著 Keeta 可能並非 Schmidt 真正支持的項目,或者說,現在的 Keeta 已經與當初 Schmidt 投資的項目截然不同。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恐怕只有項目方自己才清楚。

另據社區成員 @adaYen 72 統計,(KTA 的拉盤時間多為周末流動性較差的時間段,意味著拉盤成本較低,且目前 )KTA 尚未上線任何流動性較好的主流交易平台。這種種跡象都表明,$KTA 的價格很可能受到人為操縱,而散戶投資者則很容易成為莊家收割的對象。投資有風險,入場需謹慎,這句話在幣圈永遠適用。

作者在搜集 Keeta 輿論資料時發現,一些質疑 Keeta 項目的鏈接皆被刪除,包括代幣經濟模型問題、交易所操盤模式、價格操縱痕跡明顯、稱 Eric Schmidt 是顧問等內容。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反而更加引人懷疑。正所謂「此地無銀三百兩」,項目方越是想隱藏什麼,就越容易暴露什麼。

Steel Perlot 的殘局:投資項目全軍覆沒,美人 CEO 人去樓空?

前文提到,除了 Keeta,Steel Perlot 的投資項目還有去中心化暗池交易協議 Tristero、Web3 隱私基礎設施 Socket、即時通訊工具 Zo,創作者經濟的平台 Hachi、AI 公司 Pryon、去中心化銀行平台 Knox Networks 等十餘家初創企業。然而,這些項目如今的境況如何呢?

毫無疑問,隨著 Steel Perlot 資金鏈斷裂,上面的投資項目皆已不再運營,包括 Michelle Ritter 與 Steel Perlot 的官方社交 X 賬戶,最近的發文日期也停留在 2024 年 5 月。這就像是一場華麗的煙火,在短暫的綻放後,最終歸於沉寂。而 Michelle Ritter,這位曾經風光無限的美人 CEO,如今也已人去樓空,不知去向。或許,她已經開始了新的生活,又或許,她正在醞釀著下一次的捲土重來。

Keeta 的未來:1000 萬 TPS 測試能挽救信任危機嗎?

Keeta 在今年 3 月毫無徵兆地上線 Base,一開始甚至被誤以為項目官推被盜。伴隨著三個月的拉盤時間,市場似乎並不在意 Keeta 是否真的由谷歌前 CEO 站台背書。畢竟,在幣圈,炒作才是王道,真相往往被淹沒在喧囂之中。

目前,(KTA 的價格仍處於極高估值階段,社區對其代幣流動性控制、KOL 操盤痕跡及其幕後團隊的質疑仍在繼續發酵。一旦所謂 1000 萬 TPS 測試未能如期或如實完成,Keeta 項目將面臨更為嚴重的信任危機。到那時,)KTA 或許真的會變成一文不值的空氣幣,而那些曾經追捧它的投資者,也將血本無歸。幣圈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切記不要盲目跟風,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對了,最近 周氏蝦捲 好像有在特價,不如去買一份壓壓驚?

Eberhar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