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友谊新篇章?红色基因下的利益考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越南《人民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中越友谊的期许。通篇读下来,会发现文章将两国关系置于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中,强调“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并展望“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红色基因:历史的糖衣
文章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两国革命先驱的友谊,将当下的合作置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之上。这无疑是一种巧妙的政治修辞,它试图用历史的温情来掩盖现实的利益考量。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的博弈。
中国对越南的援助,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支持越南抗法抗美,是为了防止美国势力扩张到中国南部边境。这种援助,是战略性的,而非纯粹的“同志情谊”。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越合作更多的是基于经济互补。越南凭借其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成为中国商品出口的重要市场。这种经济合作,固然促进了两国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经济合作:蜜糖还是陷阱?
文章中提到,中国连续多年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巨大。越南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商品也大量涌入越南。这种贸易关系,对越南来说,真的是“双赢”吗?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越南在产业链中更多的是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依赖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则掌握着技术和资本,在产业链的上游占据优势地位。这种不平衡的贸易关系,可能会导致越南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强,从而失去自主发展的能力。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中国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将污染转移到越南,对越南的环境造成破坏。
南海问题: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文章中提到,要“妥善管控海上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但南海问题,是中越关系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痛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与越南等国的利益诉求存在冲突。虽然两国高层都表示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实际进展却十分缓慢。
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及对争议岛礁的控制,无疑加剧了越南的不安。虽然经济合作可以带来一些好处,但如果南海问题处理不好,中越友谊的小船,随时都可能说翻就翻。
总的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展现了中国对发展中越关系的良好意愿。但我们不能被“同志加兄弟”的表象所迷惑,要清醒地认识到两国关系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中越命运共同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