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5 月 2025, 周五

外资公募“豪掷数亿”背后:续命还是豪赌?

外资公募再获“输血”,豪掷数亿背后的真相

摩根士丹利基金增资:真金白银还是虚晃一枪?

摩根士丹利基金注册资本从6亿人民币飙升至9.5亿,增幅高达58%,这消息一出,行业内又开始议论纷纷。表面上看,这是外资巨头对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加大投资力度。但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先说说这个增资的背景。这两年,国内公募基金的日子并不好过。市场震荡,投资者信心不足,新基金发行困难,老基金规模缩水。外资公募虽然顶着“国际视野”、“成熟经验”的光环入场,但水土不服的情况比比皆是。业绩平平,规模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亏损的也不在少数。摩根士丹利基金的管理规模在162家公募里排在103位,说实话,这个成绩单并不亮眼。

那么问题来了,摩根士丹利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时候大手笔增资?真的是因为看好中国市场?还是另有隐情?

我认为,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维持牌照,避免被边缘化。外资公募在中国开展业务,需要付出高昂的运营成本,包括人才引进、渠道建设、合规风控等等。如果规模上不去,业绩没有起色,持续亏损的话,股东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增资,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续命”,避免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迫退出市场。

当然,也不能排除摩根士丹利真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通过增资来扩大业务,提升竞争力。毕竟,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只要策略得当,还是有机会分一杯羹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外资公募想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绝非易事。除了资金之外,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国情,制定更符合中国投资者需求的投资策略。如果只是照搬国外的经验,恐怕很难取得成功。

Eberhart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