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的“避险”光环还能闪耀多久?
最近黄金市场的确热闹,美元走弱让黄金对海外买家更便宜,各国央行也纷纷增持,尤其是波兰央行大手笔买入,颇有“家底厚了,买点金子压压箱底”的味道。但仔细想想,这背后反映的,真的是对未来经济的乐观预期吗?恐怕未必。
央行购金潮:避险需求还是单纯的资产配置?
中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摆在那里,明明白白。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央行增持黄金的动机。真的是为了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还是仅仅为了优化资产配置,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要知道,在国际贸易中,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仍然遥遥领先。数据来源:SWIFT人民币追踪。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央行增持黄金,更可能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地缘政治风险或经济不确定性。
CPI数据:美联储的“紧箍咒”
本周三的美国CPI数据,无疑是悬在黄金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FPG分析师Felix的观点很明确:CPI数据将直接影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判断。如果数据低于预期,黄金可能迎来一波上涨;反之,则可能承压。
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美联储真的会那么轻易降息吗?要知道,美国目前的通胀水平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高于美联储的目标。而且,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失业率维持在历史低位。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降息的空间其实非常有限。
正如前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所说:“美联储需要非常谨慎地权衡通胀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过早降息可能会导致通胀卷土重来。”[引自:彭博社相关报道]。因此,即便CPI数据表现温和,也不意味着美联储会立即开启降息周期。
技术分析:短线反弹还是长期趋势?
FPG分析师Chad从技术角度分析了黄金的走势,认为金价回到了上升通道内,看涨倾向仍然完好。但我个人认为,技术分析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依赖。
要知道,黄金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缘政治风险、经济数据、美元汇率、通胀预期等等。技术分析只能反映过去的价格走势,而无法预测未来的市场变化。
举个例子,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黄金价格一度暴跌,技术分析完全失效。这说明,在极端情况下,基本面因素往往会占据主导地位,技术分析的作用会被大大削弱。
总而言之,黄金市场未来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各种影响因素,理性判断,切勿盲目跟风。黄金或许能保值,但指望它一夜暴富,恐怕只是个美好的幻想。